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纪念冯天瑜先生|中华人文的世界影响(下)

发布时间:2023-02-23 16:59:01 | 来源:道中华 | 作者:冯天瑜 | 责任编辑:秦金月



唐诗水浒、备受青睐——日本文学的希腊罗马

中国文学对国外的影响也是相当深广的。在唐朝众多的诗人中,尤其是中唐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广为流传、经久不息,甚至在当时就已经洛阳纸贵、轰动一时。在国外,白诗影响也甚为巨大,高丽国广为吟唱,日本国更为推崇。白居易生前,其诗已在日本国宫廷流传开来。至18世纪中叶,已约有十数种《白氏文集》的不同版本,广泛流传于日本各地。平易清新、俗而能雅的白诗吸引日本人,促成日本诗风朝此高妙境界发展。

日本文学深受中国影响,不胜枚举。日本的《源氏物语》多寓中华元素,如书中七夕传说径取中国七夕故事;《今昔物语》典出宋人常谨的《地藏菩萨象灵验记》;《宇津保物语》的刺客以七弦琴击藩主的描写,仿自“聂政刺韩王”的战国故事;中国的《佛说父母恩重经》一再为日本文学作品借用。日本现代小说家司马辽太郎的名作《项羽与刘邦》,题材与旨趣皆源自《史记》《汉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一书。


▲明刻本《水浒传》插图。

《水浒传》是明朝施耐庵著的关于北宋时期宋江等108位好汉聚义梁山、替天行道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问世不久就传入日本,博得高度评价。后来,日本一些作家竟仿效《水浒传》,创作《本朝水浒传》《女水浒传》等;还有些日本作家将《水浒传》改编成戏曲、电影,可见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

正如美国的日本问题专家埃德温·赖肖尔所说:日本人非常清楚……中国是他们的希腊、罗马。

远在异乡、大放光彩——元杂剧、明清小说在欧洲

海上新航路开辟,欧洲传教士联翩来华,中国戏剧随之被介绍到欧洲,在欧洲产生反响。17、18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出现一种新剧种Théàtre Chinois(中国戏)——多以中国事物为题材及背景,使用中国剧的服装、道具,甚至有时还夹杂着中欧混合语对白。1753—1779年,至少有10部用意大利文及法文写成的“中国戏”剧本。中国戏曲首先是元曲,被竞相译成欧洲语言。19世纪末,《元曲选》已有20余种被译成法文或英文。


▲被译成英文、法文的《元曲选》。

中国戏剧给欧洲思想家提供了新的精神食粮。伏尔泰依据元曲《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形象地说明:“统治中国的王朝虽然会灭亡,但中国古老的文明的美德是不朽的。”这种观念,也正是当时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中国观”。在纪念伏尔泰诞生200周年时,这出戏又重新搬上巴黎舞台,观众惊奇并赞叹不已。

中国戏剧在欧洲流传,使更多的西方人接触到中国古老文化,了解中国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欧洲艺术家从中寻求借鉴,丰富其艺术创作。而欧洲的启蒙大师们则从中取得各种思想武器,批判当时欧洲的陈腐制度。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中国古代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与中国戏传入欧洲的同时,中国小说也被介绍到欧洲。18世纪欧洲各国杰出作家,如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歌德、席勒,英国的艾迪生、高尔德斯密士等人都是中国小说的读者。席勒曾在一封信中说:“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埋头于风行一时的中国小说,可以说是一种恰当的消遣。”歌德从1781年读《今古奇观》起,至1827年为止,读完了《玉娇梨》《花笺记》《好逑传》等中国作品。他认为 “中国人有成千上万的这类作品,而且在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里的时代,就有这类作品了。”据说歌德晚年准备根据该书写一篇长诗,因去世而未竟。


▲阅读并盛赞中国文学、戏曲的德国思想家、作家、科学家歌德(1749—1832)。

恢宏浩大、精美绝伦——“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中国雕塑艺术可以追溯到史前陶器,其独立发展始于秦汉。秦代处于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枢纽,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秦代的雕塑艺术正表现那一时代宏阔盛大的风貌。

发掘于陕西临潼骊山的秦俑雕塑,展示了秦朝雄伟的军阵场面,整个兵力配备组合,井然有序。这气势磅礴的阵局,充分展现了秦始皇当年统一中国的壮丽图景。秦俑雕塑采取写实手法,形体、结构、比例、质感、量感,都以比较严格的解剖结构作造型的基础。有理由推断,秦代雕塑的最高水平创作不会亚于同一时期的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代表作。

秦代兵马俑的发掘,轰动世界。许多考古学家、艺术家和不少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联翩前往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赞誉道: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注:古代西方人以他们的眼界所限,曾把东地中海沿岸的古建筑称作“世界七大奇迹”: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埃弗兹城(土耳其境内)的阿苔密斯神殿、奥林匹亚(希腊境内)的宙斯神殿、博德鲁姆(Bodrum,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故乡,今土耳其境内)的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的阿波罗巨像、亚历山大城(埃及境内)的灯塔。】,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卢森堡大公让更热情洋溢地留下了他的评语:“不得了,不得了!这些艺术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天才,全世界人民都将在此受到鼓舞。”确实,“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秦代兵马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语)是“中国文明和人类智慧的奇迹”(法共总书记乔治·马歇语),是“世界上最好的精品”(卢森堡首相维尔纳语)。“这财富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法国佛朗西奈夫人语)

东方瑰宝、万园之园——西方人的“东方艺术幻想”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中最为瑰丽多姿的宫苑园林。它始建于康熙年间,历经雍正至咸丰五朝150多年。圆明园全盛时期,共有100多座各种类型的木、石桥梁,园林风景群100余处,楼、台、殿、阁等建筑面积约160,000平方米,比故宫的建筑面积还多10,000平方米。圆明园的建筑采取“以大化小”的方式,把多种建筑物集中为许多小的群组,分散配置于园内山与水相结合的自然空间内,从而创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格调各异的园林景观。圆明园还集南北园林艺术之大成,把“北雄南秀”的不同园林风格熔化于一炉;又以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西方园林建筑艺术相结合,创造了包括谐奇趣、大水法、海晏堂三组大型喷水池在内的一组特殊景区——西洋楼,为中国园林艺术增添新的色彩。

圆明园通过法、意等国传教士的信函来往被介绍到欧洲。王致诚在一封著名的信中详尽描绘圆明园后说:“中国人在建筑物方面所表现的千变万化,复杂多端,我唯有佩服他们的天才宏富。我们和他们比较起来,我们不由不相信,我们是又贫乏,又缺乏生气。”他批评勒诺特风格的极端程序化,反对那种“什么地方都需要划一和对称,不许有独立自在的东西”的建筑风格。

圆明园的园林成就受到欧洲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人们将圆明园誉为“万园之园”“东方的凡尔赛宫”。曾出使中国,参观过圆明园的马戛尔尼说:“只有理想中的仙境可以比拟圆明园的幽美。”法国作家雨果认为,圆明园“是基于幻想基础之上的艺术,雅典女神则是基于思想基础上的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赞颂圆明园“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无可比拟的杰作;它远远呈现在神秘的暮色中,就仿佛是欧洲文明地平线上亚洲文明的侧影。”

1860年10月6日至18日,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掠和焚毁。雨果严厉谴责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珍宝的暴行,并宣称:“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这是文明人发出的正义之声。

(本文所有图片均由“道中华”提供)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