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始终与人民紧紧依偎在一起 共话马烽文学创作品格

发布时间:2022-06-16 08:29:59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刘江伟 | 责任编辑:姜一平

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

1942年5月,身在延安的文艺青年马烽,徜徉在中外书籍中,默默编织着自己的文学梦。那时,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同志发表重要讲话,这令他欢欣鼓舞、斗志倍增,他的创作之路由此铺展。

《吕梁英雄传》《韩梅梅》《四访孙玉厚》《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一部部饱含激情的作品,带着黄土地的色调和温度,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2022年,“人民作家”马烽百年诞辰。6月1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马烽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召开,共忆马烽创作往事,共话百年文艺初心。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表示,从马烽的文学历程中,我们清晰地感受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感受着人民生活的广大生动。他的一生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始终与人民、与土地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善于捕捉处于萌芽状态的新人新事

2003年,马烽已是重病缠身、行动不便,但他仍坚持改写小说《吕梁英雄传》的电视剧剧本:“我以半本《吕梁英雄传》起家,也要以《吕梁英雄传》结束。”小说中,那片贫瘠而神圣的土地,那个充满苦难和血泪的时代,那些坚强不屈的英雄儿女,时时撞击着马烽。

“马烽是一个时代的歌手。”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何吉贤表示,他自觉要求自己,要经常注意观察了解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善于捕捉处于萌芽状态的新人新事,这样才能使文艺作品更能起到鼓舞人民向前迈进的作用。

《吕梁英雄传》的创作,便是他文学生涯的一个缩影。

抗日战争期间,晋绥边区涌现出无数民兵英雄。马烽、西戎耳闻目睹,深受感动,有了强烈创作冲动。1945年春天,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一结束,马烽和西戎所在的《晋绥大众报》编委会决定,由他俩挑选一些典型材料,编成连续故事在报上连载。

他们一头扎进采访中,多方搜集材料,讨论写作大纲,最后确定使用农民群众喜欢的、传统的章回体分头写作。《吕梁英雄传》甫一面世,便受到干部群众热烈欢迎。在田间地头,为数不多的识字者把报纸攥在手里、插在腰间,追读报上连载的最新章节;不识字的老乡们,围在识字者身边,听他们诵读讲述。

《吕梁英雄传》为何如此深受老百姓喜欢?山西作协原副主席杨占平认为,他们所写的晋绥人民杀敌保家的事情,都是当地老百姓熟悉的事情。晋绥人民不仅从书里看到自己走过了怎样艰苦、崎岖、危险的道路,经历了如何惊心动魄和残酷复杂的斗争,而且从书里认识了自己,肯定了自己,也教育了自己。

195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还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吕梁英雄的形象走进全国观众视野;2006年,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播出,观众好评如潮,荣获了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

从40年代反映革命中的英雄事迹,到50年代书写农村发生的深刻变革,到80年代抒发农民生活新气象,在不同的时代,马烽都留下了重要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贺桂梅表示,马烽的创作内容多样,但集中在两大题材,即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农村建设。因此可以说,他近70年的创作,代表的是共和国人民文艺探索和实践的某种典范,既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其中可能的限度,又以其创作的持久和坚韧体现出工农兵文艺的独特品质。

他脸上的皱纹与老乡是一样的,没有人认出他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作家

多年前,铁凝曾经去过吕梁山下的贾家庄,专门探访了马烽的故居。望着故居墙上那顶历经风吹日晒的旧草帽,她想,马烽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是一个有自己“根据地”的作家,“那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也不仅是一个生活空间,那是一个包含着自然、历史、实践、生活、情感的世界,作家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具体完整而饱满”。

1949年,马烽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前身全国文协工作。在京的日日夜夜,他时刻惦念着身后的那片土地和人民。1956年,马烽索性回到了山西,回到了吕梁,回到父老乡亲们中间。

马烽的长子马小泉回忆说,六十年代初,父亲接受创作《刘胡兰传》,立刻就去刘胡兰的家乡搞调研。他估计会住较长时间,当时农民家里粮食紧张,就从家里自带了半口袋面。在村里,从没牙的老太太到跟刘胡兰年纪相仿的少年,他走访了个遍。写完还组织村里的人,念给大伙儿听,让人们提写得对不对。

山西作协主席杜学文说,马烽心里时刻装着人民。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到农村去。他一到农村,就如鱼得水。他脸上的皱纹与老乡是一样的,没有人认出他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作家。坚持人民性、民族性、大众化,是他最突出的创作追求,他与同艺术风格的作家们共同被誉为文学创作的“山药蛋派”。

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特授予马烽“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如今,马烽已逝世18年,但他“文学为人民”的精神和品格传唱至今。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6日 09版)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