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坚守民间文艺发展的人民立场——《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民间文艺”分报告十年回顾

发布时间:2022-06-15 11:44:28 | 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 作者:潘鲁生 | 责任编辑:谢荣宇


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多部《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民间文艺”分报告首席专家。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是中国文联的重大出版项目和重要品牌工程,自2012年至今已连续出版十部。十年来,《报告》聚焦艺术发展动态,坚持导向性、学术性、权威性、行业性等指导原则,对各门类艺术年度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和研判,从历史和理论层面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做出宏观把握,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言立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2至202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民间文艺”分报告(以下简称“民间文艺”分报告),作为在中国文联党组领导下,全景式呈现新时代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年度发展态势的重要研究文献,集时效性总结、实证性评价、学理性阐释、与前瞻性引领于一体,体现了新时代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的形势、举措和成果。


十年来,“民间文艺”分报告前所未有地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形成了文联指导、专家参与、广大群众参与实践的民间文艺发展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民间文艺发展,给乌兰牧骑队员回信,鼓励民间工艺传承,关心《格萨尔》等民间史诗和花鼓戏等民间戏曲发展,视察潮州、徐州等地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习总书记考察调研“民间文艺”的足迹,彰显了党中央对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心系人民群众、繁荣民间文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理念和方向。


   
2012至202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在党中央和中宣部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全面启动,第一次大规模、高质量、系统性、集成式地展现和传播民间文学与民间工艺全貌,以期留下代代共享的民间文学大系并不断传承续写中华民族的匠心文脉。还有“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探寻历史原点,回溯文脉历程,认识文化生态,取得了积极成果。新时代,民间文艺“山花奖”以及“民间文艺之乡”的评选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节日”系列民俗活动和“民间文艺进万家”等基层民间文艺活动使民间文艺成为表达和增添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载体。还有民间文艺骨干培训工作等进一步带动了优秀的民间文艺传承与创作。各省区市的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维系乡愁记忆,谱写盛世欢歌,体现了了民间文艺源于生活、滋养生活的群众基础。


十年来,“民间文艺”分报告前所未有地凸显了民众的文化诉求,回应时代呼唤,体现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大局,在生活的沃土中实现新的传承与发展。生活就像大河奔涌向前,民间文艺发展必须扎根生活,直面变化,适应形势,实现传承和发展。民间文艺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到中国人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精神世界的传承与变迁,把握民间文艺的多样性构成、代表性形态以及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和创作发展的创新性,既是把握民间文艺的发展进程,也是把握新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民情民心。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间工艺、民间美术与新时代的文创、国货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华文化风格特色的国风国潮;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与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媒介平台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赢得广泛赞誉的影视作品、网络节目甚至文化传播品牌;还有不同门类民间文艺的创作与实践,与社会公众的文化体验、教育需求相结合,形成了民间文艺传习发展的新形式与新路径。当“材美工巧”的民间智慧融入今天的生产,当盛唐的气象、魏晋的风度融入今天的潮牌,发展和带动的绝不只是产业经济,更有与之相伴的一系列传统工艺、生活文化和审美精神。相信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将带动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民间文艺融入生活潮流和细节,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才更有生机和活力。


十年来,“民间文艺”分报告前所未有地凸显了传承发展理念,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民间文艺发展方向,有力破解了社会转型时期文化传承发展的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开展民间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民间文艺事业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立场、宗旨和方法,在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中、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实现意义与价值。尤其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加强对优秀民间文艺传统的传承传播,发掘弘扬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与独特的精神标识,不断凝练民族复兴的文化精神力量。二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中,充分发挥民间文艺维系乡愁记忆和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创富的深层作用。三是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民间文艺赋能产业发展的“文化IP”作用,形成民间文学、民间工艺、民俗活动等与旅游产业等联动作用和叠加效应。四是在文化建设、教育、民生等发展中,民间文艺作为节日的欢歌、乡土的图景、民族的史诗等多姿多彩的载体,增添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总之,十年来,“民间文艺”分报告见证了新时代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历程,为社会各界观察民间文艺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和窗口,也为民间文艺领域留下了珍贵的立档资料。回顾总结,继往开来,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深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扎根广阔的乡村田野,着眼变迁发展的现实生活,以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维系乡愁情感,唱响生活心声,凝聚国家建设发展的文化力量!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