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国民协民间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1-08-27 09:14:42 |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 | 作者:张朔 | 责任编辑:谢荣宇

会议现场

8月26日,中国民协民间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针对近期文艺界、娱乐圈极少数一部分人是非颠倒、美丑不分、价值观扭曲的乱象,个别流量明星脚下无底线、心中没红线的违法失德现象展开座谈交流、积极发声,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抵制。会议重温了《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自律公约》,宣读了《修身守正立心铸魂——致广大文艺工作者倡议书》,对于进一步团结引导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辨是非、守底线、遵法纪,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持崇德尚艺、立德修身,追求德艺双馨,用明德引领风尚,承担起修身守正、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民间文艺工作者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主持会议。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万建中,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林继富,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锦强,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徐岫鹃,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主任刘德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总工艺美术师钟连盛,中国民协砚文化专委会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吴笠谷,中国民协皮影艺术委员会主任林中华,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东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家级非遗技传承人常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东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省级非遗传承人刘晓迪,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北京民协理事林泓魁参加座谈会并发言。中国民协各处室负责人出席会议。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张雁彬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潘鲁生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邱运华

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万建中

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林继富

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赵世瑜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侯仰军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王锦强

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 徐岫鹃

邱运华在讲话中指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高度重视、始终如一、卓有成效地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有优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学史崇德”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要求,体现了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无比珍视。中国民协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基本职能,高度重视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工作,于2018年成立了中国民协行风建设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自律公约》和《新时代民间文艺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倡议书》,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化道德实践,号召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致力在民间文艺界形成崇德尚艺、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心,让文明的雨露滋润社会。民间文艺界有着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拥有一大批德艺双馨、行为世范的优秀艺术家,他们在艺术人生中既立意高远,又立足平实。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这些民间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修身以敬,积善成德,明德惟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做人民的孺子牛,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他们是民间文艺界的缩影,不断提供给我们丰润的道德滋养。

会议现场

近期,娱乐圈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失德失范的现象,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当事明星逾越法律底线、悖离公序良俗、有违职业道德,社会震惊、人民不满。少数从业人员缺乏基本学养、涵养、修养,一夜成名后,被市场资本裹挟,脚下无底线,心中没红线,其行为经过媒体持续炒作,负面影响持续发酵,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粉丝和流量体现着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意味着更高的社会责任。一个艺术家在享受高知名度的红利时,要更加珍惜观众的喜爱,珍视百姓给予的信赖。守法纪、知底线、存敬畏、树形象,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我们需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地亮明态度,呼吁民间文艺从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随着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重视,民间文艺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关注,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民间文艺界应该尤为警惕“顶流”“饭圈”等现象进入民间文艺界。民间文艺工作者应该始终坚守民间立场、民间诉求、民间情怀,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艺术精神,无论在什么年代,都要依靠杰出的技艺和优秀的作品获得大众认可,而不能依靠粉丝进行资本游戏。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应坚定立心铸魂的神圣使命,把个人的艺术创造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必修课,自尊自爱、自律自重,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

座谈会上,与会民间文艺工作者代表向全国民间文艺工作者发出《修身守正立心铸魂——致广大文艺工作者倡议书》,倡导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严于自律,常怀敬畏之心;勤于学习,提高认知水平;悉心创作,坚守艺术理想;秉持初心,践行德艺兼修。中国民协砚文化专委会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吴笠谷宣读《倡议书》。《倡议书》发布后,与会民间文艺工作者代表在《倡议书》签名板上签名。

潘鲁生在讲话时强调:

近期,中国文联召开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对近期文艺界及娱乐圈集中出现的违法失德现象开展座谈交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从三个方面加强民间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

一是崇德尚艺,承担立心铸魂的神圣使命。文艺行业的特殊性使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风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做出表率”。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用明德引领风尚”。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践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政治立场,明辨是非、严守底线,坚持崇德尚艺,立心铸魂。

二是扎根人民,担当民间文艺守护文化家园的责任。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这就要求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基层、扎根生活、求真求实,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崇高境界,创作向善向美、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传播社会正能量。要把更多辛勤付出、默默奉献的民间文艺一线的保护、收集和研究者,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民间文艺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把更多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案例,更多基层民间艺人和优秀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和坚守奉献的感人事迹推介给人民大众,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抵制只要流量不要质量的歪风邪气。

三是服务民间文艺家,激发奉献精神。团结服务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建设“民间文艺之家”,是中国民协的优良传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持续加强服务意识,充分利用调研、培训和组织活动等深入基层的机会,倾听民间文艺工作者心声,主动为民间文艺家服务,解决民间文艺工作者诉求,拓展民间艺人职业发展的路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其后顾之忧,为其专心创作营造良好环境。完善对民间文艺家的表彰奖励制度,完善先进典型宣传推介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榜样带动作用。

四是发扬学术立会优势,加强文艺批评,积极引导规范。我们要发挥学术立会的优势,对“饭圈”现象等产生的社会环境、运作机制、传播规律等多方面,从社会现象、群体特征等多角度展开深入研究,从而为铲除产生违纪违法行为的温床、对“饭圈”建立合理的规范引导机制,提出针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

当前,我们要认真抓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深化学习,抓实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具体工作,修身守正,立心铸魂,弘扬正气,引领风尚。

邱运华在总结时强调: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以近期文艺界的违法失德事件为鉴,警钟长鸣,时刻保持清醒、自觉抵制诱惑,自尊自重、自珍自爱,努力追求好德行、真才学、高品位。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战略任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顺应时代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的主动性、前瞻性,研究制定引领措施,把握引领的时、度、效,积极引领社会风气和时代风尚,发挥导向示范作用,以具体务实的举措,团结引导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以风清气正的民间文艺生态、良好的行业面貌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从文明演进和强国复兴的大视野中审视民间文艺,以赤诚礼敬之心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焕发文化瑰宝风采,展时代画卷、谱奋斗华章,加强传承保护、推进转化创新,立足建党百年新起点,迈进建设文化强国新征程。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