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喋血渡口:重温马栅地区革命岁月 | 德厚流光 准格尔红色纪行

发布时间:2025-09-10 13:46: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芃芃 | 责任编辑:张静

内蒙古准格尔旗地处晋陕蒙三省交界,这里的自然风光壮美辽阔,人文底蕴深厚多彩,更承载着光荣悠久的红色历史,涌现出无数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们跟随《德厚流光·准格尔红色纪行》的脚步,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信仰铸就的不朽传奇。

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的东部,黄河奔腾不息,龙口镇大口村的河滩如今宁静如画,这里曾见证了“走西口”第一渡的往来商旅,更是九十多年前敌人眼皮底下的“秘密战场”。马栅地区革命活动遗址,如同一本尘封的史册,记录着地下党组织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那些隐秘的火种,以黄河的波涛为衬悄然点燃,照亮了革命的道路。

回溯这段峥嵘岁月,离不开1937的那场悄无声息的播种。河曲县派来的白连庆、王经义两位共产党人,以货郎和小贩身份为掩护,走村串户,发展党的地下组织。他们背着布包,兜售针线,接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胡栽根便是他们发展的首位党员——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在白连庆的感召下,踏上革命之路。他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搜集敌情、扩大党组织。从1939年起,马栅地区党组织迅速壮大,发展党员30多名,成为抗日救亡的中坚力量。

胡栽根的旧居简陋的院落曾是地下党组织工作的堡垒。据胡栽根的儿子胡继足和胡埃足回忆,父亲白天不动声色,夜晚则秘密行动。1939年,国民党逮捕并杀害焦克先等四位烈士,将尸体晾晒示众,以震慑人心。胡栽根接到王经义密信后,冒险组织杨二仁、石猴仁等人,利用冰封河面,趁夜用拖子将烈士遗体运过黄河,送至解放区举行万人追悼会。这一壮举,不仅安抚了烈士家属,更坚定了同志们的革命信心。马栅区委成立后,白连庆任书记,胡栽根与王经义任委员,三人以胡家为据点,统筹地下党组织工作。

胡栽根的革命生涯,充满了生死考验。1942年,为传递情报,他腰系水葫芦,口衔麻秆,趁夜潜渡黄河。在湍急的河水与无边的黑暗中,每一次泅渡都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杨二仁每次送他上路,都在岸边守望。胡栽根也曾在长滩入狱,遭受酷刑却矢志不渝,后由众多老百姓联名担保营救他出狱。解放战争时期,他夜渡黄河及时报告敌军朱五美部队准备袭击解放区的情报,解放区派来水手悄悄将敌船缆绳被砍断,朱五美的阴谋由此宣告破产。

马栅地区的另一位先驱韩米仓同样有着感人的故事。据他的儿子韩仲成讲述,父亲曾与姨夫胡栽根等人在高粱地秘密开会,围坐一圈,讨论党务。韩米仓的舅舅曾好奇窥探,只见他们无酒无食,只在地下画字交谈,在信仰光辉的感召下,默默保守着党的秘密。韩米仓教育子女“人不怕穷,只要行善、行好事”,他一生清正,临终前还嘱托孩子们缴纳他最后的党费。

1939年的抗捐税事件是马栅地下党团结群众的胜利一仗。面对国民党苛捐杂税,党组织合理提出诉求,动员百姓抗争,最终减轻负担。1947年,王七刺杀朱五美的事件,更是震撼人心。刺杀失败被捕后,他的脚筋被挑断,双脚血淋淋押回长滩,最终英勇就义。

红色历史是准格尔旗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的准旗人依然铭记着那些在黑暗中举起火把的革命先烈们。他们的精神如同黄河奔流不息的波涛,激励我们前行,担当起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出品人:高岸明

总监制:王晓辉

总策划:韩燕 薛立胜

制片人:裴永耀 蔚力

策划:任艳华 王水泉 张芃芃

监制:王水泉 周勋 张芃芃 郑伟

导演:郑伟 龚小磊

主持人:赵起超

制片:蒋陈南杰

摄像:李春浩 刘逸轩

航拍:蒋陈南杰

跟机:王俊胜

剪辑:顾钧予 刘泽敖 王肇鹏

调色:刘逸轩

混音:康凯

视觉:郑伟 王瑞娜 李晶 王冠初  遇翔

推文:张芃芃 曹川川 郭佳欣(实习)

协制:郝芹 李蕾 海兰 杨刚 高宗煜

推广:孟超 李昭 姜壹平 苏向东 丁素云 王雁青 葛蕾 秦金月 张静

制片顾问:孟宪宇 许浩成

专家顾问:聂鹏举 杨玉铭 韩仲成

节目承制:上海共同映画文化有限公司

出品方:

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宣传部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网文化发展中心

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