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古韵六腔齐绽 婺剧折子戏魅力点亮申城

发布时间:2025-05-10 21:01:3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姜一平

5月9日,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暨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媒体见面会在上海举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主创团队到场与观众展开深入交流,展示了婺剧这一国家级非遗剧种的独特魅力与剧团的蓬勃发展态势。

薪火相传 六腔演绎多彩婺韵

婺剧,俗称“金华戏”,包含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和时调六种声腔,其丰富性在全国地方戏中名列前茅。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严立新介绍,在历史上,婺剧与京剧、徽剧等剧中都有着密切联系,各剧中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形成了丰富的戏曲文化。此外,婺剧声腔多样性赋予其题材广阔的舞台表现力,这也是其走出浙江、走向国际的底气。

浙江婺剧团为本次梅花奖带来的作品中就灵活运用了多种声腔。剧团主演、竞梅演员陈丽俐参演的三个剧目《白蛇传》《穆桂英・辕门斩子》《拷打提牢》分别采用了滩簧、徽戏、乱弹三种声腔,展现出不同风格。这些剧目历经几代人磨炼,是美兰老师等前辈的代表作。陈丽俐的此次演出不仅是个人艺术成果的展示,更是婺剧传承的生动体现。

全面发展 磨砺铸就戏曲辉煌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自1956年成立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丰硕,已有20多位年轻演员荣获梅花奖、白玉兰奖等诸多奖项。不久前,在白玉兰奖颁奖仪式上,剧团的李烜宇、楼依婷、刘福明分别斩获主角奖、配角奖和新人主角奖,陈丽俐也曾获第十九届白玉兰主角奖。剧团通过营造浓厚的练功氛围、以戏带练、积极推荐演员参赛以及畅通晋升渠道等方式,不遗余力地培养青年演员。

同时,剧团也积极参与各类重大演出,帮助演员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自2016年起,剧团曾先后20多次登上中共中央团拜会、新年戏曲晚会、央视春晚等舞台,还参与了亚洲嘉年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活动,成为全国地方戏院团中较为活跃的大型演出参与者。

此外,剧团还借助“欢乐春节”品牌,积极承担起对外文化交流的责任。到目前为止,剧团共计出访127次,足迹遍布69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演出300多场,吸引观众达500多万人次,向世界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凝心聚力 台前幕后共铸辉煌

婺剧的蓬勃生机,离不开台前幕后的集体协作。剧团不仅重视事业上全面发展,也从多方面关怀工作人员,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剧团很早就为武功演员购买意外险,在演员受伤时,院领导会第一时间联系医院和医生,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剧团还注重人文关怀,从一点一滴出发,切实帮助演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团风建设上,剧团严格执行禁烟令等规定,从细节入手,培养演员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演出结束后,演员们会主动整理后台,保持场地整洁。这种良好的团风让剧团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凝聚力,也成为剧团不断发展壮大、饱受观众喜爱的基础。

婺剧的发展之路,恰似一场漫长而精彩的戏曲征程。从扎根民间的质朴演出,到登上国际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从默默无闻到备受关注,每一步都凝聚着剧团全体成员的汗水与智慧。未来,婺剧也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不断挖掘艺术潜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创作出更多精彩剧目。

据悉,5月10日下午,浙江婺剧团将继续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带来精彩演出。相信在此次戏剧梅花奖的艺术盛宴上,婺剧会以其独特魅力征服更多观众,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