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映乡情
李代才用镜头镌刻大足记忆
4月30日,由大足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岁月如歌——李代才摄影作品展》在大足区美术馆盛大开幕,这位大足首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首批“大足石刻守护人”,用跨越时空的摄影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也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他对家乡炽热而深沉的爱。
大足区委书记徐晓勇宣布展览启幕。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理区长毛大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区政协主席廖文丽,区委副书记罗晓春,区领导邓茂强、杨桦、尹道勇参观展览。
李代才,1943年出生于大足龙水。自上世纪 60年代初偶然接触到照相机,他便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将职业与事业完美融合,从此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摄影之路。在那个摄影设备简陋、技术条件落后的年代,他无缘接受专业院校的系统学习,却凭借着对摄影的满腔热爱,一边刻苦钻研摄影书籍,一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从照相馆到文化馆,再到大足图片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摄影艺术的大门。
在李代才的摄影生涯中,大足始终是他镜头下永恒的主题。自上世纪 70年代起,他的镜头就对准了大足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无论从黑白到彩色的色彩变革,还是从胶片到数码的技术跨越,他始终坚守在石刻艺术殿堂前,成为拍摄大足石刻历时最长、作品数量最多的摄影家。他的足迹遍布大足的石刻山崖,春夏秋冬,朝晖夕照,都能看到他专注创作的身影。
在拍摄过程中,李代才不断探索创新,力求用镜头展现大足石刻的独特魅力。他深入研究石刻在不同时间、光影和角度下的变化,将自己的感受和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之中。在他的镜头下,冰冷的石头仿佛有了生命,变成了能感受到体温的血肉之躯,生动展现出古代人的生活情景。他的作品不仅是对石刻艺术的客观记录,更是历史与现实、石刻与心灵的深度对话。
除了大足石刻,李代才以镜头为笔,以时光为墨,在大足这片热土上书写了半个多世纪的影像传奇。他的镜头聚焦于家乡的山山水水、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从秀山丽水到万家生计,从民众技艺到世相百态,每一幅照片都饱含着他对家乡的深情。这些作品如同珍贵的历史档案,真实地反映了大足几十年来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是大足近几十年来最为集中、唯一的图像文献集。
李代才在摄影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他的作品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近千幅,数十幅作品入选全国、省市各级摄影展览,更有数幅作品获奖。他的佳作还走出国门,在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展览中展出,让世界看到了大足的美丽与魅力。他陆续出版了《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精品》《大足影迹》等多部摄影图书,其中大型摄影画册《大足石刻精品》荣获 2001年“中国摄影画册图书”银奖,彰显了他卓越的艺术造诣。
2015年元月,他将一千余册《大足影迹》精品图书捐赠给故乡,还将《大足石刻精品》等书的图片使用权无偿提供给故乡的媒体,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乡的感恩与奉献。
此次《岁月如歌——李代才摄影作品展》涵盖三部分内容:大足石刻、家乡风情与神州风采。这些跨越半个世纪的作品,不仅以摄影的形式凝固了历史的瞬间,更展现了李代才对艺术的不懈探索与对美的执着追求。不仅是他摄影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他对家乡深厚情感的深情告白。观众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仿佛跟随他的镜头穿越了大足的历史长河,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变迁。
《岁月如歌——李代才摄影作品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更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摄影家对家乡的执着与坚守。李代才用镜头诠释了对家乡的爱,他的作品唤醒了更多人的乡土记忆,激励更多的大足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场展览也必将成为大足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段佳话,让更多人了解大足、走进大足,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部分参展作品
生产队长 1980年
农忙时节 1991年
杀“年猪” 2007年
布达拉宫(组照)
云冈石窟(大同)
宝顶·观无量寿佛经变像
宝顶·圆觉洞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