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2月5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今年是农历乙巳蛇年。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神秘、智慧与变化的象征,相关的吉祥语也承载着美好的寓意。现实中的蛇以其矫捷灵敏、捕食迅猛的特性令人敬畏,同时也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蛇不仅仅是生物,更是智慧与神秘的化身。《山海经》中记载了多种奇特的蛇,它们拥有神奇的能力及象征意义。云南以生物多样性闻名,两千多年前的古滇国文化中,蛇的形象广泛出现于青铜器艺术之中,反映了古滇人对蛇的崇拜与理解。云南出土的大量滇国青铜器显示,蛇在滇国的宗教、祭祀及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金蛇庆新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蛇”文物吧!
西汉四人缚牛铜扣饰
西汉四人缚牛铜扣饰(央广网发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晋宁石寨山出土。扣饰生动地再现了滇人剽牛祭祀的场面,柱子顶呈伞状,上端盘绕一条巨蛇,头部高高昂起。
西汉铜房子模型
西汉铜房子模型(央广网发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晋宁石寨山出土。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其上人物众多。房前一竖板上,有一条大蛇蜿蜒而上。
西汉三水鸟铜扣饰
西汉三水鸟铜扣饰(央广网发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晋宁石寨山出土。扣饰主体造型为三只依偎在一起的水鸟,三只水鸟的足下踩踏着两条蛇,蛇首昂立,蛇身交错,呈左右对称排列。该扣饰展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反映了滇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艺术表达。
西汉牛头铜饰
西汉牛头铜饰(央广网发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晋宁石寨山出土。铜饰的主体是一个大牛头,牛的面部装饰有线刻的花纹,脸颊两侧各铸有一条蛇。蛇嘴咬牛耳,身蜿蜒曲折,富有动感,与大牛两角上闲适静卧的小牛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西汉猴饰铜钺
西汉猴饰铜钺(央广网发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晋宁石寨山出土。该铜钺作为一种仪仗兵器,銎侧铸有一猴,正顺銎攀爬,猴首高昂,长尾垂地,四肢弯曲,两前肢用力踩踏一条蛇,张嘴咬住蛇头,露出胜利者的表情。
西汉蛇首铜叉
西汉蛇首铜叉(央广网发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晋宁石寨山出土。叉体设计仿照蛇口吐出的蛇信,形状独特,前端分为两岔,后部为椭圆筒状的长銎。銎的上段两面饰有浮雕蛇头,下段则饰有鳞纹,整体形状仿若蛇身。
西汉虎牛搏斗铜扣饰
西汉虎牛搏斗铜扣饰(央广网发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晋宁石寨山出土。扣饰生动展现了猛虎与公牛之间的搏斗场景,虎咬住牛的前肢,而牛则用其利角刺破了虎的腹部,其下有一蛇咬住牛的后腿,蛇尾则缠住虎的左足。扣饰生动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反映了古滇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西汉三虎背牛铜扣饰
西汉三虎背牛铜扣饰(央广网发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晋宁石寨山出土。扣饰中牛被三虎咬毙,大虎背负着胜利果实而行,两只小虎一前一后紧紧相随,昂首扬尾,姿态活泼,其下有一蛇。
西汉鸳鸯铜镇
西汉鸳鸯铜镇(央广网发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晋宁石寨山出土。铜镇造型为一只卧姿的鸳鸯,表面经过鎏金处理,底部平整,双翅上曲微翘,身上还有四条蛇盘绕。滇国地区的住房多为干栏式结构,室内卧具简单,无床榻,仅铺竹编或草编的凉席。为了防止席子滑动或卷边,人们常在席的两端或四隅压置较重的金属镇物。
西汉“滇王之印”金印
滇王之印(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晋宁石寨山出土。印钮为蛇形,印文为篆书白文四字“滇王之印”。著名的“滇王之印”为汉武帝所赐,蛇纽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也进一步象征着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权力。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