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开幕式
暨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
资深摄影家徐永辉、何世尧获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
2024年11月23日,资深摄影家徐永辉、何世尧(左)在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手捧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奖杯与证书。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何世尧,男,浙江永康人,1935年11月出生。人民画报社资深专题摄影记者、著名风光摄影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曾任中国画报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理事、浙江永康市政协摄影协会名誉主席。
颁奖词:他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摄影记者,17岁即被选中,走上《人民画报》的专业岗位;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了大量反映国家建设和群众生活的专题,为历史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气质;他参与编辑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以祖国锦绣河山为内容的画册《中国风光》,首次让九寨沟等风景名胜为世界所知;他拍摄的《巍巍长城》被制成巨幅壁毯,作为国礼悬挂在联合国总部60余年,传扬着中国精神;他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记录下中华大地的壮美山河,更记录下共和国的奋进脚步。摄影家何世尧,坚持“艺术的纪实,纪实的艺术”理念,统筹“现场构思”和“形象储存”,坚持以博大的气魄和精微的灵秀,用镜头记录时代,用图片讴歌祖国,为时代画像,为人民抒怀。
何世尧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摄影师。
他的摄影生涯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
他的摄影创作
扎根于广袤的神州大地,
他的摄影理念
汲取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根脉,
他用摄影创作
记录下共和国奋进的影像,
为中国的画报事业、
新中国对外传播事业
倾情奉献、无怨无悔,
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巍巍长城》:“长城第一照”
巍巍长城。北京,八达岭,1962年。摄影 何世尧
《巍巍长城》堪称何世尧的摄影代表作,被誉为“长城第一照”。这幅作品虽未获得任何奖项,但无疑是可以载入新中国摄影史册的风光摄影经典作品。1962年,何世尧在查阅了大量以往拍摄长城的作品后,历经曲折,在八达岭拍摄完成那幅气势磅礴、构图饱满、层次丰富的《巍巍长城》,并首次发表在1963年第2期《人民画报》跨页上。之后《巍巍长城》相继被专业摄影刊物《中国摄影》杂志及《中国四十年优秀摄影作品选》《江山如此多娇》《中国传世风光摄影作品》《中国风光》等数十本画册刊登,被中外多种报刊以各种形式转载,还多次出现在挂历、年画、明信片,甚至被印染在旅游T恤衫上。
1974年,按照《巍巍长城》制成的巨幅壁毯作为中国政府国礼赠送给联合国,至今悬挂在联合国主宾大厅里,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也见证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印记。
2024年10月24日,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按照《巍巍长城》制作的壁毯《长城》依然悬挂于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至今已有50年。摄影 Zaw Win
以拍摄《巍巍长城》为起点,何世尧与长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他又陆续拍摄了慕田峪、金山岭等燕京长城。1988年与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的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合作,编辑出版了《燕京长城》画册(中国画报出版社与北京市旅游局联合出版)。1991年,他全程参加了“中日长城联合踏勘队”的摄影工作。
城山浓淡朝晖凝。北京,金山岭,1985年。摄影 何世尧
青松当惊长城殊。北京,慕田峪,1988年。摄影 何世尧
60多年来,《巍巍长城》以多种形态在中国形象的展示活动中呈现,也以多种样式被各家媒体一次次重复采用,被誉为中国长城的影像代表作品,成为中国形象、民族精神、中国旅游的图片符号。
“自然美再现中的升华,升华中自然美的再现”
秋原惊幻织女锦。岷山,秋原,1985年。摄影 何世尧
何世尧风光摄影作品既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更体现与诠释中国美学,形成独特的中国风光摄影风格。
197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中国风光》画册问世,何世尧与苍石承担主要编辑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全部以祖国锦绣河山为主题的大型画册,选用了140多位摄影家和业余摄影作者的211幅风光作品。画册面向国内外发行,受到中外同行和读者的赞赏。
孔桥夕照披红霞。北京,颐和园,1954年。摄影 何世尧
《中国风光》画册的出版,在中国摄影界掀起“风光摄影热”,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的各地旅游业发展。画册首次让中国九寨沟被世人所知,而后很快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之后,何世尧又陆续在西湖、九寨沟、黄龙、张家界、阿尔泰山等风景名胜地创作出一批引人注目的优秀风光摄影作品,成为知名的“风光摄影家”。用心把握大自然变化莫测的色、光、线、形,使他拍摄的中国风光摄影作品呈现出雄奇俊逸、浓妆淡抹、写实抒情、抽象寓意的中国传统画意之美。
瀑流缕缕自奏鸣。九寨沟,诺日朗瀑布,1980年。摄影 何世尧
群峰犹是神仙会。武陵源,天子山,1989年。摄影 何世尧
新春偷向柳梢归。西湖,小瀛洲,1982年。摄影 何世尧
1978年春,何世尧在杭州西湖摄影创作,拍摄《老树繁花笑春风》《水光潋滟晴方好》等作品,其中《老树繁花笑春风》在《华夏胜景》画册中作为“春夏秋冬”的开篇之作,以知“天时”、识“地利”,以“天人合一”为风光摄影的至高境界。同年,何世尧在绍兴东湖拍摄《奇崖壁立临水开》,此图曾与《孔桥夕照》《雪漫万山》《春雨绵绵》等作品印刷成他的第一本风光专集挂历。
春 老树繁花笑春风。杭州,西湖,1978年。摄影 何世尧
夏 绿野清香牧歌场。西昌,大凉山,1985年。摄影 何世尧
秋 山杨泛金层林醉。新疆,阿尔泰山,1983年。摄影 何世尧
冬 雪漫万峰不胜寒。黄山,始信峰,1978年。摄影 何世尧
1980年,何世尧在浙江普陀山拍摄《海山淡抹春欲晓》,新枝嫩叶,老干虬枝,淡淡海岚,一抹远山……1982年,在杭州西湖拍摄《山色空濛雨亦奇》《新春偷向柳梢归》《春雨潇潇柳如帘》、在富春江拍摄《暮云浮山春江碧》等摄影作品。何世尧在创作实践中通过思考和总结,形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风光摄影创作理念,该理念被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及高校摄影教材所采纳。
山色空濛雨亦奇。杭州,西湖,1982年。摄影 何世尧
春雨潇潇柳如帘。杭州,西湖,1982年。摄影 何世尧
荡金漾缘碧玉盘。黄龙,争艳彩池,1985年。摄影 何世尧
“纪实的艺术,艺术地纪实”
很多人知晓何世尧是因他的风光摄影,而他更是一位资深的专题摄影记者和编辑。专题摄影是《人民画报》最主要的报道形式,何世尧认为,画报专题摄影实际上就是用图片“做文章”、用图片表达主题思想、用图片吸引读者。他常说,自己信奉“纪实的艺术,艺术地纪实”。
在何世尧的摄影采编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是120多组专题摄影报道,共400余页见诸于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人民画报》,内容涉及国家建设、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964年,他的摄影作品见报率达到高峰,全年的作品发表量达到40多页,几乎相当于完成了一本《人民画报》(当年《人民画报》包括四封每期48页)。
何世尧的专题摄影创作中,西藏专题系列可谓特色鲜明,影响深远。1955年,不到20岁的何世尧沿着通车不久的康藏公路独闯西藏,于路途中即完成一组《从雅安到拉萨》的报道,这是《人民画报》首次刊登本刊记者采访的西藏报道。1959年,西藏平叛后,何世尧第二次进藏。前后两次进藏采访,他完成了20多组专题报道、1期《人民画报》封面、3期画报封底,用镜头记录并展现西藏和平解放、实行民主改革后,西藏人民的新生活、西藏的新建设等。
人物摄影
1954年,内蒙古民族歌舞团团员毛依汗在那达慕大会上演唱。摄影 何世尧
1956年,上海妇女用品商店鞋帽部服务员(右)为顾客试穿凉鞋。摄影 何世尧
1957年,黑龙江萝北县天津青年集体农庄的庄员们用大车轮做的杠铃进行身体锻炼。摄影 何世尧
1957年,黑龙江萝北县天津青年集体农庄生产突击手刘桂芬。摄影 何世尧
1960年,翻身后的西藏青年妇女们,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摄影 何世尧
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后办起了第一所民办小学,农民的女儿索朗曲真从此有了学上。摄影 何世尧
画报封面
1960年第8期封面
1959年第6期封面
1960年第18期封面
1960年第2期封面
1963年第2期封面
1963年第1期封面
专题采编
1956年3期《人民画报》报道《拉萨的第一个小学》
1960年5期《人民画报》报道《崭新的人》
1962年11期《人民画报》报道《教师旅行》
1964年1期《人民画报》报道《普通工人的家计》
1964年10期《人民画报》报道《乐山的风物与变迁》(撰文 郭沫若 摄影 何世尧)
1980年11期《人民画报》报道《越剧十姐妹》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