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2024北京文化论坛“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主题沙龙举办

发布时间:2024-09-23 15:24: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秦金月 | 责任编辑:张静

中国网讯(记者 秦金月)9月20日下午,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平行论坛下设“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主题沙龙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北岸讲坛举办。

论坛由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舒小峰主持,邀请了国内外致力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单独发言和沙龙对话的形式,分别从博物馆建设、非遗文化的植入、数字化保护、线性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等角度,分享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及建设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田林从创新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切入,详尽分析了如何将大运河沿线不同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植入相匹配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双遗产融合方式。

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历史和遗产保护教授高曼士探讨了缓冲区在世界遗产案例中的发展,以具体实例介绍其在地方遗产案例中的应用。同时聚焦地方遗产,指出缓冲区是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工具,每个国家或地区在定义缓冲区及其边界时都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根据适应性的策略,灵活控制和管理无法列入名录的广阔区域。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分享了新时代文旅融合下,中运博在博物馆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从如何准确定位博物馆展览体系、创新展示手段等方面来提升观众参观体验,在全方位展现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的同时,将中运博打造成高品质文化旅游地的示范场所。

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张朝枝在发言中阐述了在价值传播为核心的旅游利用与传承下,长城作为特殊的线性文化遗产,如何整合其现有的点段局部旅游模式,有效的向公众传达文化遗产的多层价值传播体系。

美国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东亚艺术中心高级顾问蒋人和主要介绍了由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东亚艺术中心发起,与国内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合作开展的“海外流散中国艺术数字化工程”国际项目,重点介绍了对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等石窟艺术进行数字修复与保护所作的工作,并对“海外流散中国艺术数字化工程”提出项目策略。

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本次沙龙中,嘉宾紧紧围绕主题,深入探讨了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