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9月14日下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冯研院”)举办的2024级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生入学仪式上,13名新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入学礼物——冯骥才先生即将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非遗学原理》。这部著作奠定了非遗学的理论基石。
自2021年全国首个非遗学交叉学科硕士授权点落户天津大学、2022年首届学生入学以来,每届新生不断增多,报考人数大幅增长,生源质量不断优化。
入学仪式上,天津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和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刘秀国向新生颁发了入学纪念证书。刘秀国鼓舞新生,作为新时代的非遗学子要树立文化自信,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还应具备跨学科的研究能力,拥有深厚的文化情怀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从而肩负起传承文化基因、保护文化根脉的学术使命。
冯研院教研部主任郭平和非遗中心主任耿涵代表院长冯骥才,向新生赠送了冯骥才关于非遗学元理论探索的第一本书《非遗学原理》。该书收录了冯骥才为非遗学“立论”“立言”的理论文章,系统地梳理非遗学科的缘起、使命、立场、特征、核心内容与内在逻辑,竖立起非遗学的框架,阐述非遗学的独立性、学术本质,从元理论层面勾勒出非遗学独特的学科样貌,并为这一新学科的研究、实践方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原则。
过去三年,冯研院的非遗学科建设致力于非遗学理论建构、教研方法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等多方面的工作。《非遗学原理》正是理论研究、特别是对非遗学元理论探索的重磅成果。此外,冯研院还召开了以非遗学学科建设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论坛,建立了我国首个专业的非遗学网,系统编写非遗学教材,连续承担住建部、文旅部委托课题。
在课程体系和教研方法的建设上,冯研院把主课堂设在重要的非遗所在地,建立一系列田野教研基地,发挥“为非遗立档”和“传承人口述史”的强项,形成了“以文化田野为实验室”的深具天大特色且行之有效的非遗学教研模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非遗调查与研究项目,在调查中认知非遗,在研究中深入非遗。
冯骥才通过视频欢迎2024级非遗学硕士生入学。他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期间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好知识、能力、志向三方面的准备,“知识是你们的资本;能力不可或缺;志向是通向远方的。社会的成功都是给予有志向的人的。”冯先生对新生们说:“你们肯定没有把非遗学仅仅当做一门知识或学问,而是自己热爱的一项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个人的前途总是和事业紧紧连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非遗前程无量,你们的前程也一定广阔而光明。”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