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麻绳把彩陶纹样盘订成“实验刺绣艺术品”,把从烟波浩淼的传统纹样中“打捞”出的族徽放进刺绣文化体验区,“一根金”刺绣作品精巧神秘,创意刺绣作品《恋恋青花》清新雅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杭绣代表性传承人金家虹在2023年和2024年的跨年之作,是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大匠之风——金家虹杭绣艺术展”。金家虹将这次展览定义为“纹章”刺绣实验艺术展。
以实验性的展览,探索让刺绣针法成为中国传统纹样的呈现载体
本次展览作为金家虹刺绣艺术创作生涯的阶段性总结,首次展出以麻绳盘订的彩陶风格“纹章”系列作品,是创新也是一次实验。金家虹喜欢中国传统纹样,自2014年以来,她尝试通过刺绣的不同针法,对中国传统纹样进行“解读”。
彩陶
《彩陶》系列之《人面鱼纹》
“我起初用杭绣的风格进行创作,关注的多为丝绸或织锦上的纹样,后期慢慢发觉还可以将效果更好、装饰性更强的传统纹样表现出来,于是想到做彩陶、漆器等纹样。”金家虹说,这次展览,她尝试通过刺绣,用更粗犷的材料来呈现作品,创新性地采用麻绳盘钉针法来制作,因为彩陶是将陶坯做好后再用麻绳盘上后形成的纹样,因此用麻绳绣十分契合。同时,对来源于彩陶上的人面鱼纹、漩涡、舞蹈纹等采用了不同针法,结合它原始的色彩,并进行了强化和肌理呈现,绣出来的效果很有立体感、装饰感和视觉冲击力。“用针法呈现纹样肌理,还属于实验探索阶段,在尝试过程中,有些灵光一闪的创意特别有意思。通过这次整理和创作,促使我在后期创作时把有些内容应用、融入到作品中,并得以反复研究和实践。”金家虹说,这次在找纹样素材时,从青铜的纹样中发现了族徽图案,感觉和象形文字非常接近,可以通过刺绣针法更好地呈现。于是,她决定将这些族徽图案作为展览中体验部分的重点图案。作品《青铜族徽》由八十个小方块组成,采用不同针法,使用不同材质的黑色纤维材料来创作,整体协调又有多重变化。
《族徽》
突破自我,尝试打破思维、打破传统的刺绣表现手法
作为以精细雅致风格见长的杭绣传承人,金家虹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修美术刺绣设计专业。在校学习时有结构和画面构成课程,金家虹每天认真学刺绣针法。做毕业设计时,金家虹出去写生画成国画,再依照写生的国画制作图样进行精细刺绣,这些是打好基本功的必要功课。从上学到后来一段时间的早期刺绣作品,金家虹的风格都是精细雅致的。
“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技艺,发展至今,是一代代人不断从传承到创新的过程。艺术品的创作,首先是创,然后是作。刺绣人更需要自我创新、革新。”多年来,金家虹认真传承杭绣技艺的同时,也在寻求自我突破。2011年至2014年,金家虹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修,当时的指导老师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乐成。林乐成作为国际纤维艺术活动家,以创作大题材见长。“在我以前的概念里,刺绣图案的结构如果再放大一点,我可能就没办法把控。”金家虹通过跟随林乐成教授学习,深入理解了大纤维的概念,学习了不同纤维的表达,包括平面的、立体的、空间的、半浮雕的等。通过这次学习,她领悟到刺绣是一个丝纤维,可以放在更广泛的大纤维概念中。于是,她创作了突破她原有作品规格、构图和针法的较大型刺绣作品《羽裳》。在此之后,金家虹的刺绣创作风格有了转变,在杭绣传统盘金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作品底色或白或黑,主要图案只用金线或银线盘定,最多是在金银线的疏密间用点色彩点缀,突出闺阁绣雅致风格。
《羽裳》
在此后的创作中,金家虹更是不断创新。2019年,她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在学习交流和看到一些相关的创新作品时,金家虹就想在刺绣创作中融合更多可以表现的技法,比如对肌理的体现更强一点。“在我脑子里的刺绣,不是去绣一幅画,是很多东西的融合,很多肌理的重叠。这已经不是单一的表达,而是很多综合性的表达。图案性的内容能绣,很多其他装饰性的东西也能绣。
《丝路锦绣》
当年因打破传统技法和构图创作《恋恋青花》引起争议,金家虹表示,她对这次更“大胆”的彩陶系列实验创作可能会引起的“涟漪”并不会太在意。她坚定地说:“我从事刺绣艺术近40年,已经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是做一些之前自己没有机会做的尝试。可能有些想法和技法还不太成熟,但我有能力把多种理念、表现手法和刺绣针法结合在一起,包括处理它的节奏和肌理效果。这次展览的一些作品本来就是实验性的,如果这些创作方法应用在后面的作品中很顺畅、愉悦,就会走下去,如果我觉得做得不舒服,那就只算创作的探索和实验。”
“恋恋青花”系列之《蝶语》
刺绣的艺术风格、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烙印
金家虹认为,刺绣不是一个孤立的艺术品类,而是和每个时代的文化、政治、宗教、社会特色和审美等多方面都有着关联,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关联尤为紧密。宋代时期,画院下面有绣画科,绣画科绣的蓝本全部是画院的,所以刺绣与当时的绘画风格非常地接近。
“对于包括杭绣在内的绣种来说,溯源和传承非常重要,要知道自己从事的技艺从哪里来。”金家虹说,杭绣的“根”在南宋,南宋也是他们(杭绣工作者)传承创新的“脉”。之前他们在找与宋代闺阁女子相关的一些诗画资料时,发现相关的书大多是外国人写的,他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宋代美学,也非常推崇宋代文学、科学等。近年来,杭州市政府提倡宋韵美学,金家虹作为土生土长的杭绣代表性传承人,有责任更深入地去溯回、寻找宋代和刺绣有关的作品和文学作品。同时,金家虹以“宋式生活的活色生香”为主题,请研究南宋市井生活的老师到杭州工艺美术学会做讲座,组织会员采风、学习和学术研讨等。
绣画西湖十景系列之《南屏晚钟》,原画作者叶肖岩 (南宋)
绣画西湖十景系列之《南屏晚钟》配诗,原诗书作者乾隆(清)
金家虹强调,在溯源的同时不能框死在“源”的定式里。比如杭绣必须小巧精细,苏绣只能绣猫,湘绣只能绣狮虎。以前各绣种的地域风格之所以差异较大,因为那个时代的讯息流通受限,不像现在这么便捷。现在一张画、一个图案放到网络上,可能全国多个绣种的人都会来绣。网络等因素对很多审美标准的引导性非常强,人们很容易在网上“唰”一下就被吸引过去了。所以在大融合的生态下,不能再去强调一定是要某个地域文化作品。时代的发展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就是从共性到个性的往复循环,当下是一个共性的时代。当然,对个性也是宽松的,鼓励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去创作个性的作品。如果一个地区有10位刺绣人都在创作自己有个性的作品,一旦个性的技艺或是理念成熟了,到最后肯定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些可能就是这个时代、这个地区的特性,也就是艺术风格、艺术流派。
《光亮》
手工刺绣之于服装,是“精致”的代名词。近几年,金家虹的刺绣艺术工作室吸引了做高定服装的设计师合作,为工作室带来了一定收益,给专于创作和教学的工作室带来了非常好的代言和传播效果。这些知名设计师和穿着刺绣高订礼服的明星们受关注度高,在国际舞台上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刺绣的精美。金家虹强调,对于高订合作,她们坚守两个原则,一是认可设计师提供的纹样;二是恪守“双创”双赢的原则,对纹样刺绣的针法,工作室有设计权,整个针法的节奏怎么控制需要双方站在专业的角度进行协商,呈现一个共同创作的结果。
参与奥运、亚运和国际交流 感受中国刺绣的自信与责任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杭州亚运会,金家虹都参与其中,在现场向中外运动员和嘉宾展示她所代表的中国刺绣技艺。谈起这些经历,金家虹认为,对她和中国刺绣人而言,在自豪的同时,更增加了自信。通过现场嘉宾的反馈,感受到中国刺绣技艺是最好的。几年前,金家虹参加商务部组织的到印度进行金砖五国的刺绣交流,还参加了刺绣礼品设计的培训活动,在和多国刺绣艺术家在一起交流时,自信感油然而生。中国刺绣既民间,又艺术。外国人在看到用刺绣技艺表现的绘画作品时非常惊叹。国外的刺绣基本上都是具有实用性的日常用品,中国刺绣则将刺绣和绘画归属绘画审美,一如我国刺绣在非遗目录上不是传统技艺,而是传统美术。
金家虹在国际刺绣交流展上
几年前,一个由十几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国际非遗会议在杭州举办,金家虹应主办方邀约,在会议现场带领徒弟们将会议嘉宾在绸布上的签名用刺绣呈现出来,也邀请有兴趣的嘉宾亲自体验绣出自己的名字,签名底图是云水西湖图案,绣好后的签名像西湖水面上的一艘艘小船。这个有纪念意义的特殊作品,在会后捐给了活动主办方浙江省非遗馆。
金家虹说,多次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有一个重要的体会:原以为国际嘉宾对刺绣不太感兴趣,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大都很感兴趣,只是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学。
《凤·蝶》
从中国美院教学到工作室带徒,因人施教的传授与传承
除了进行刺绣艺术创作、承担社会工作外,金家虹还要分出一部分时间教学和带徒弟。她从2006年开始带徒弟,从2015年开始到中国美院教授刺绣课程,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因人施教。在中国美院的服装设计专业中,刺绣工艺是必修课,学生和她学刺绣是为服装设计服务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并不需要针法多熟练,而是要了解每个针法的特点,看到它的肌理进行综合运用,这对在服装设计中刺绣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系列作品《漆器纹样》
金家虹对学徒的要求非常严格。她要求学徒确认自己真正热爱刺绣才来学,要能静下心来,一个针法学好了,才会教下一个针法,要把基础针法都做得非常精才可以,潦草绝不能蒙混过关。现在她的徒弟中已有四位是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这次的展览中,有技艺成熟徒弟的每人一件作品。“徒弟们在艺术创作方面还需要通过绘画课进行提升,目前他们还需要巩固好传统的针法,在传承中创新。这次展览我带着他们做创新构图、材料和针法的作品,他们很喜欢。后期几个徒弟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创作,”金家虹说。
刺绣的灵魂是爱,刺绣传承和创新的动力源于热爱
谈到刺绣的本质,金家虹将刺绣艺术作品从价值上分为精神层面和实用层面。刺绣作为中国古代女红,在男耕女织的农耕时代,是女性用来表达爱的重要载体,为丈夫、为孩子、为自己美好生活而绣。如在为儿子做的笔袋上绣“金榜提名”“马上封侯”的图案等。民间刺绣表达爱的方式是很自由直白的,很多刺绣者并不会画规范的图案,就随意地画些花或人物等图案绣出来。刺绣在民间精神层面,更多的是表达爱。闺阁绣的精神层面则是怡情雅兴,在刺绣中表达自身审美,达成一种身心的愉悦。
《漆器纹样》系列
谈起自己学习和从事刺绣的创作经历,金家虹说自己也是从感觉刺绣好玩,到喜爱,再到热爱,最后成为终生所爱的过程。当年她考入工美学校学习刺绣设计专业时,不用再像读初中时要整天学习数理化应付考试,而是一边用小录音机听着歌,一边画画、绣花,这将她爱玩、好玩的天性完全释放出来。正是因为这份一直保持的热爱,她没感觉40年来的刺绣创作历程是很辛苦地“熬”下来的,而一直都是在愉悦心境中创作、学习、再创作。
希望观众通过展览看到刺绣更多的可能性
谈到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把更多精力用在创作“传世”作品,还是不断创新实验时,金家虹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因为艺术创作不可能在一条路上走。她这次展览也有当年创作的精细刺绣作品,如双面绣屏风《枫·牡丹·紫藤》就是她在自己视力最好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用非常细的线将作品做到极致,近乎“变态”地在很小的紫藤花瓣上做四五个颜色,呈现杭绣精细的一面。
双面绣《牡丹·枫·紫藤》
“非常感谢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他们作为主办机构,并不框定我一定要展什么作品,这个主题也是我自己提出来的,想做点不一样的展,不想做完全都是挂在镜框里,和观众距离很远的刺绣展。”金家虹介绍说,杭州工美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个流动性、开放性的传习场所,许多工美大师工作室都在里面,想参观学习可以直接进去。
金家虹说,中国刺绣技艺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更多应用层面,刺绣还属于手艺的范畴,不能和当代艺术接轨。在服装应用方面,国外和中国的一些设计师把刺绣用在服装上,对纹样设计得比较灵活。现在,国内多绣种的一些刺绣艺术家在努力进行创作。当下,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走出去”都非常重视,所以需要更高平台和更广阔的舞台、更多社会力量和包括刺绣在内的艺术家,合力推进中国优秀传统工艺和作品国际化进程。(周宇宁撰文,金家虹工作室供图)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