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感官共域”主题论坛探讨公共艺术价值,打造艺术生活新场域

发布时间:2023-05-08 10:06:1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应妮 | 责任编辑:郑伟
“感官共域”主题论坛探讨公共艺术价值,打造艺术生活新场域
从左至右依次为鲍栋、赵燕、张子康、杨茂源 时代美术馆供图

“从众望到共域——公共艺术为谁而做”主题圆桌对谈日前在京举行,嘉宾们共同探讨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性”是什么、核心价值如何呈现以及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感官共域”公共艺术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时代美术馆馆长赵燕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始人鲍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感官共域”参展艺术家杨茂源在论坛中对谈。

时代美术馆携手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双方基于公共艺术理念上的深度契合,在成都、重庆和北京的华熙LIVE开启三地共构“感官共域”城市公共艺术项目,旨在将华熙LIVE这一公共场域作为范本,构建一个拟生命化的生态系统。

在讨论何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时,论坛嘉宾尽管从不同侧面给出了解读,但不约而同地都将公共艺术指向公共、开放和联接。

张子康认为“公共”意味着大家都能够进入的场域,不是私密空间,是艺术与自然与人的互动方式。鲍栋表示,公共艺术取决于观众和它的关系——一个公共艺术作品放在家里没人看到,就不能称其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为了公众而做的。引起杨茂源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在于它激发了艺术品的开放性。美术馆中的艺术作品有一种跟观者之间一对一的关系,而公共艺术会在公共空间里面跟各种不同的人发生关系,在社会和人群中发挥价值。

赵燕则认为能否引起公众的注意力和讨论,能否与公众产生情感上的连接,是决定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价值的核心因素。艺术作品不应该仅存放于美术馆中,一定也要走入公共视野,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当中。所以华熙LIVE打造的是一个城市年轻人的活力聚集地,5个小时的生活方式圈,把文化体育、文化艺术、文化娱乐、文化生活、文化教育融为一体。让人们在艺术中找到共鸣,治愈心灵。人不管做什么,终归还是要让自己幸福。

成都艺术大道上的作品 时代美术馆供图
成都艺术大道上的作品 时代美术馆供图

据悉,时代美术馆邀请了六位当代先锋艺术家开展“因地制宜”的创作,将11件极富张力的大型艺术作品植入相应的场域空间之中。这11件公共艺术作品出现在城市中,让公众个体以“参与者”的身份,打开感官,产生交互体验,当艺术作品与场域相融,“冲破”了日常生活的惯常景致,使有限的空间得以无限发散与外延,并与各具风貌的城市紧密相融,不仅能营造出全新的“多维情感场域”,更会引导公众在熟悉中发掘陌生、感知新生,从而调动公众的独特感官,激发人们的共情与共感。

事实上,“感官共域”公共艺术项目是当下艺术结合商业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时代美术馆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众望”单元中精选出最具标志性、传播性、参与性的当代艺术作品,落地北京、成都、重庆的华熙LIVE空间中,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的在地性价值。

赵燕认为,艺术不应该仅仅被瞻仰,在美术馆里束之高阁,更应该融入城市生活。公共艺术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街区里的艺术作品静默伫立于此,伴随每一个清晨和黄昏,出现在公众日常生活的视野中,与城市中的人一同呼吸,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城市中人的感觉和体验。“以人为本的社会,所有的创造都是为人服务的,艺术是最能够和人产生连接的,无需语言文字,好的艺术作品,每个人都可以和它对话。艺术真正服务于大众,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得到永生。”(完)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