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到屈家岭寻农耕文化发源地 古老农耕文明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4-18 13:41:37 | 来源:央视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秦金月

央视网消息:今天(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5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其中就包括湖北荆门的屈家岭遗址,长江流域第一个史前稻作遗存就发现于此。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主体遗存距今5300年至4500年,发现居址、墓葬、环壕、农田等遗迹,曾出土大量文物和稻作遗存。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罗运兵:这个就是我们上个世纪50年代在屈家岭发现的炭化的稻米,这是整个屈家岭遗址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稻米颗粒非常饱满,和现在的大米外形非常接近,和原始的野生稻有明显的区别,表明这个稻谷已经经过了一个长期的驯化过程。

专家介绍,近年来,屈家岭遗址还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碳化粟粒,是长江中游最早的粟遗存。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罗运兵:当时人们的饮食结构还是比较丰富的,以大米为主,同时还吃一些小米,还有采集的一些菱角,还有其他一些植物种子。

屈家岭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用于生产生活的石器和陶器,以彩陶纺轮、双腹型陶和薄胎彩陶最具特色。屈家岭薄胎彩陶又被称为“蛋壳彩陶”,因胎壁薄如蛋壳、器身晕染彩绘而得名,反映了当时手工生产的发达程度。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罗运兵:这个蛋壳陶,陶胎很薄,一般只有1毫米左右,薄的只有0.5毫米,质地非常坚硬,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制陶工艺。

屈家岭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展现出特征鲜明的文化面貌,因此被定名为“屈家岭文化”,2017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现在,总面积402公顷的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设遗址核心区、博物馆区、农耕景观展示区、考古工作站等。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罗运兵:我们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更多地走向了博物馆,文物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示,遗址公园建设应该说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文化的魅力也在绽放。

【国际古迹遗址日·走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农耕文化 带火乡村游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遗址保护展示与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现已打造成集考古研究、教育、游憩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古老的农耕文明带火了当地的乡村游,赋能乡村振兴。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规划了3000多亩生态景观,利用不同类型作物和花卉,打造出一座田园风农耕主题公园。现在,这里秧苗吐绿、花海起伏,吸引了大量踏青赏花游客前来参观。围绕农耕主题,当地还开发出一系列特色研学课程,让遗址公园不仅好看,还要好“玩”。从农耕生产体验到陶艺手工制作,打造“沉浸式”农耕文化体验场景,吸引更多青少年互动参与。

同时,充分发挥遗址公园文化引领作用,整合周边农业、林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资源,让5000年前的屈家岭农耕文化在今天继续焕发新活力。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