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潘鲁生出席紫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3-03-09 10:18: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姜一平

中国网3月9日讯 2023年3月8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赴江苏宜兴就紫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开展调研,出席“紫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座谈会”。江苏省民协副秘书长唐华伟、无锡市文联主席杨建、宜兴市文联主席夏侯岭、宜兴市文联副主席、无锡民协副主席、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史小明等参加调研。座谈会由宜兴市文联副主席史小明主持。

调研紫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

座谈会上,宜兴市陶协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宜兴紫砂的发展现状,分析行业存在的问题,指出服务乡村振兴,加速人才培养是最迫切的一个方面。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建荣介绍紫砂厂整体情况,指出生产模式“合(集体)分(个体)合(报团取暖)”的变化同时伴随从业人员心态的不断变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研究院副院长顾绍培指出,早年“农村为企业加工”“技术下放农村”“工艺走进农村”等形式也是乡村振兴的雏形,作为老一辈紫砂人有责任始终坚持做好传承。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无锡市民协副秘书长廖曦介绍江南大学成立中国紫砂艺术设计研究院的情况,分析了从文化创新、理论创新、材料创新、数字创新四个方面助力宜兴紫砂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以及“教授+专家(大师)”的模式组成团队开展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经验。丁蜀镇洋渚村村书记顾小兆就洋渚村作为紫砂发源地之一,作为家家捶泥、户户制壶的专业村,目前在乡村振兴基地建设上的发展状况。

调研紫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

潘鲁生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宜兴紫砂是民间工艺的佼佼者,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做好民间文艺、文化资源的传承、转化与创新发展,还要切实服务于乡村振兴,在传统工艺助力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切实考虑传统工艺能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这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全社会更广泛的经济发展、文化振兴、生活提升也将进一步反哺和促进紫砂文化和紫砂产业的发展壮大。

调研宜兴徐秀棠大师工作室

调研宜兴长乐陶庄

潘鲁生就宜兴紫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一是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从乡村振兴、传统工艺振兴的高度做好规划。特别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有规划,把握从业人员、材料、市场等要素,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和需求,明确政府、行业、艺人的职责,在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实现宜居宜业、文化致富。

二是突出强化产业优势特色,因地治宜,创建高质量发展的传统工艺振兴之路。重点在文化上提升以引领高质量发展,如以“专家+艺人”合作的方式,从文化角度多投入,当地政府提供支持,设立设计、工艺、理论家研发中心和基地等,如结合宜兴紫砂发展成立研究基地,开展民间文艺的研究。

调研宜兴紫砂九隽陶艺有限公司

三是切实加强专业研究,加强对宜兴紫砂的历史发展状况的研究和把握。包括紫砂文化及产业的历史发展研究、紫砂技术史研究、紫砂材料研究等,使传统的经验积累进一步提升到专业的、学术的高度,为紫砂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紫砂迫切需要加大历史文化研究,对流派形成、大师风格、行业发展及早整理,尤其是在工艺史上有代表意义的内容。宜兴紫砂应该出现更多的研究专家和学者。

四是构建多元融合的产业模式,把握发展机遇,整合发展资源,增强发展活力。包括合作社模式的分析、工艺行业从工厂到作坊的回归等,发展专业村、专业农户、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更多地以合作社形式,优化模式,做足实事。同时做到遵守行业规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传统工艺能为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建立一个行规具有重要性。

调研宜兴周菊英工作室

五是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积聚人才,培养人才,保证发展的内生动力。紫砂青年人才培养,要从传统工艺入手,使之热爱自己的传统,坚守传承,同时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新产品。基层年轻人需要从传承开始,注重“大学+农村”的机制,加强青年工艺师的培训与文化传承,要吸收更多的新文艺群体,发展电商群体,促进创新发展、乡村振兴。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陶艺家云集宜兴,以开放的胸怀接受全国甚至全球同行,共同振兴宜兴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与宜兴紫砂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交流

潘鲁生还拜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走访了宜兴长乐陶庄、徐秀棠大师工作室、范家壶庄范伟群工作室、丁蜀镇西望紫砂陶瓷合作社、周菊英工作室、龙德堂范泽锋工作室、喻小芳工作室、宜兴紫砂九隽陶艺有限公司,参观了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王潇笠作坊和唐伯琴作坊。

(宜兴市文联、无锡市民协供稿)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