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有了新匠人,搭上互联网:嘿,这些老手艺,活啦!

发布时间:2022-11-25 08:52:13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 韩业庭 | 责任编辑:秦金月

嘿,这些老手艺,活啦!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

“苏晓莉成名人啦!”

“那个绣娘苏晓莉?”

“没错,就是她!”

前段时间,2022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木兰奖”揭晓,苏晓莉成为乡村振兴领域的获奖者。苏晓莉能成名人,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一次,苏晓莉去看外国朋友,带了一份家乡青绣作为礼物。没想到,盯着绣品上用七彩丝线绣成的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雀儿头……朋友双眼直放光,希望买一些送给亲友,越多越好。

青绣,是青海民间传统刺绣的简称,早在汉代丝绸之路南路开通时便已兴起。千百年来,刺绣,几乎是青海各民族女性必备的手艺。

苏晓莉没想到,家乡大姑娘小媳妇老奶奶都会的老手艺,竟这么受稀罕。于是,她借助政府对非遗传承出台的贷款、专家帮扶等扶持政策,开始了青绣产业发展之路。十年来,苏晓莉共带动10多万农村妇女当起绣娘。日月山下、青海湖畔,随着一根根绣花针在她们指尖来回翻转,香囊、荷包、枕巾、鞋垫、丝巾、桌旗、服装、抱枕、国潮团扇等200多款青绣产品被开发出来,销往世界各地。绣娘的年平均收入,也由最初的500元,变成了如今的36000多元。

像青绣一样,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老手艺还有很多。如何让这些传统老手艺焕发出新生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陆续出台,多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名录先后公布。

青海绣娘飞针走线时,山东章丘铁匠冯长全正挥舞铁锤锻打锅胚。“经历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温、数万次锻打,方得一口好的章丘铁锅。”冯长全对传承了上百年的手艺很是自信。可是,有一阵子,冯长全和同行们手工打造的铁锅却出现了滞销。

传统手工艺产品要想卖得好,既要实用,还要赢得当代人的审美。为提升传统手工艺品的颜值和价值,2015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启动,左手牵着非遗传承人,右手牵着设计师,开启一场“寻美”之旅。

在章丘铁匠手工艺行业协会的组织下,打锅的师傅们,开始根据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改良工艺和产品,同时,注册专门商标、重塑品牌形象。“真没想到,这么一变,我们章丘铁锅再也不愁卖了。”冯长全兴奋地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们的铁锅还登上《舌尖上的中国》,成了厨具中的网红。

蜡染设计师成昊也是这场“寻美”之旅的参与者。他将古老的苗族蜡染技艺,融入礼服、旗袍设计——一块方巾,一尺蓝布,一笔一画,一点一捺,或似淙淙瀑布泉,又如白烟花簇雪,蓝底白花,至简之色,开出至繁之美。

“外国人讲定制,而手绘的蜡染就是我们古老的‘高级定制’!”成昊说,“这一件件吸收了蜡染元素的服装,不仅是服装,更是承载历史记忆、传播中国文化的生动载体。”

这些融合了当代设计元素的蜡染,走出大山,在国内外各大时装周上备受追捧。每一次,观众都会投来惊羡的目光,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我们是靠手来记忆的。”一位老手工艺人曾经这样说。而当这“手的记忆”遇上互联网,便立刻在现代生活中被激活。

52岁的潘云峰,是一位竹编手艺人。他年轻时,篾匠很吃香,箩筐、篮子、锅刷等日用工具都是竹制品。后来,塑料袋取代了竹筐,钢丝球取代了竹锅刷,篾匠的生计越来越难维持,潘云峰不得不改行。

几年前,结束打工生涯的潘云峰回到家乡。爱刷短视频的他,经常在手机中看到各种手工艺短视频,一个想法由此萌生:何不把自己做竹编的过程也拍下来?

说干就干,他架起手机,在镜头前熟练地操作。左手持竹片,右手握篾刀,一刀刀劈下,刀刃翻飞,破竹成丝,将篾丝捆扎好,敲入竹钉……竹制锅刷的制作过程,被他浓缩在3分钟的短视频里,他不断变换的招式惊险无比,常让网友的心悬在半空,啧啧称奇。

没想到仅一天时间,这条短视频的播放量就超3000万。短短3年,他圈粉500多万。他的竹编视频还被网友发布到海外平台上,引来上千万外国网友围观。

新的传播手段为老手艺打开新天地。从此,潘云峰一边做竹编,一边拍短视频。他的竹编产品也通过短视频下方的“小黄车”,销往世界各地。

刺绣、竹编、木刻、剪纸、泥塑……纷纷乘着短视频的翅膀,穿越千山万水,飞入寻常人家。《抖音非遗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通过电商,85位手艺人的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将老手艺传承下去的希望。冯长全已经收了不少徒弟,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1998年;苏晓莉的青绣工坊,开始有大学生加入;苗族蜡染更是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大学生的兴趣,深入苗寨开展研学之旅……

有了新匠人,搭上互联网,焕发新光彩。在我们日常生活里,传统老手艺,活啦!

(本报记者 韩业庭)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