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曹溪通志 序——杨曾文

发布时间:2022-07-12 08:49: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曾文 | 责任编辑:姜一平

曹溪通志 

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

按:南华禅寺新编《曹溪通志》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笔者应方丈传正法师之请撰序,现发表于此,供读者参考,并以此作为对新通志出版的祝贺。南华禅寺是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生前驻锡和传法胜地。以往所编通志在中国方志编纂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记载六祖慧能大师生平和语录的《六祖坛经》,是佛教实现中国化过程中的创新经典,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和文化界皆有影响。谨此祝南华禅寺在新时代的佛教事业和文教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曹溪,在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是闻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南华禅寺所在地。提到曹溪,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禅宗六祖惠能禅师(638-713),联想到记述他生平和语录的《六祖坛经》。这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唯一被尊奉为“经”的典籍。

公元前后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要在中国传播,必须适应中国社会环境和中国民众信仰需要,必须走中国化的道路。在五六百年的传播过程中,佛教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深入融通结合,至隋唐时期相继形成带有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即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密宗。在这八大宗派中,以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最富有民族特色,而尤以禅宗最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风格,最善于吸纳佛教各宗思想和其它文化成分来丰富自己,引导信众确立自信,在现实生活中修行,在现实人间觉悟,在现实社会中利益群生,运用的传法方式既简易又活泼,语言简炼而生动,最接近社会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因而易于得到士大夫和广大民众的欢迎。

禅宗奉北魏时来华的印度僧菩提达摩为初祖,嗣后经过隋代的二祖惠可(约487-593)、三祖僧璨(510-606)的酝酿阶段,至唐代在黄梅的四祖道信(580-651)、五祖弘忍(602-675)创立“东山法门”,标志禅宗正式成立。六祖惠能自广东北上从弘忍嗣法,南归之后在粤北曹溪宝林寺开法,创立一直绵延传至后世的“顿教”禅法。在唐末五代,从惠能后裔法系相继形成“禅门五宗”,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将禅宗推向日趋兴盛的局面,以至在进入宋代以后发展成为佛教的主流派,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曹溪在中国佛教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含有丰厚人文意蕴的名胜之一,既是佛教信众参拜的神圣祖庭,也是广大民众参观访问的热点人文景区。

曹溪,原称曹溪村或曹溪口村。据撰于唐代的《曹溪大师传》记载,南朝梁代武帝天监元年(502)有印度僧智药三藏来到此地,看到山水秀丽,赞叹犹如西天的宝林山,劝村民建寺,以“宝林”为名。天监五年(506),梁武帝赐名宝林寺,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宝刹。惠能大师从黄梅受法南归,曾经三年隐遁于新州、四会和怀集之间,后辗转到了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得以正式受戒出家,并应请在菩提树下说法,此后被曹溪信众迎请入住宝林寺。惠能在此前后传法四十年,门下弟子中著名的有法海、志诚、法达、智常、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神会、行思、怀让等人,其中行思和怀让的后裔法系一直传承至今。

曹溪宝林寺,唐中宗勅改中兴寺,勅韶州加以重修后赐额法泉寺,三年后改名广果寺,玄宗时改名建兴寺,肃宗时改名国宁寺,直到宣宗时才改名南华寺,相沿至今。曹溪,也是从宝林寺至改名南华寺的统称。

中国自古有重修史的传统,各种体裁的史书在中华文献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自隋唐以后,朝廷在主持编修正史之外,尚提倡编纂地方志(或称“方志”);进入宋代,正式成立修志机构,并制订编撰规格和体例。著名的地方志有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元代《大元大一统志》,明代《大明一统志》,清代《大清一统志》,此外尚有数量庞大的府志、州志、县志、山志等。

寺志,是地方志的一种,记载佛教寺院建置和沿革、历代住持和高僧、传法事迹和教示、有关寺院的碑刻和文献以及著名外护居士等的史书,为人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文化提供重要文献,对考察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现存寺志来看,很多是在明清两代盛修方志之后编撰的。在综合性的寺志中,著名的有明代葛寅亮编《金陵梵刹志》、清代孙文川、陈作霖编《南朝佛寺志》、黄之隽编《江南梵刹志》等。然而,数量最多的是记述某一寺院建置、人物、事迹、史事的寺志。自1980年至1985年,台湾明文书局、丹青出版公司出版了杜洁祥主编的《中国佛寺史志汇刊》三辑,总共收录历代寺志97种110册。自然,这未必包括所有的寺志。

曹溪南华寺也有寺志,编撰于明后期,名《曹溪通志》,作者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大师。德清(1546-1623),字澄印,号憨山,俗姓蔡,安徽全椒人,曾得到笃信佛教的明神宗之母慈圣太后(孝定李太后)的尊崇。德清为了收藏太后所赐《大藏经》(明北藏),在自己修行弘法所在的即墨牢山(今称崂山,在青岛)建海印寺。然而在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被告,由京城有司判以“私创寺院”之罪,遣戍雷州。德清到雷州不久,按镇府的安置徙住广州。广东按察司佥事周汝登知悉南华寺尚无寺志,仰慕德清之名,请他为南华寺编撰寺志。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寺志四卷编撰完成,三年后由周汝登写序刊印。德清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被赦,应请住持曹溪南华寺,着手将久已颓败的禅宗祖庭加以修复振兴。《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三《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记述:“开辟祖庭,改风水道路。选僧受戒,立义学作养沙弥。设库司清规,查租课,赎僧产,归侵占。一岁之间,百废具举。”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十月,德清在南华寺逝世,年七十八,后世奉为曹溪中兴祖师。

德清所编撰的《曹溪通志》,后世称之为“曹溪古志”,在明代天启、清代顺治年间曾重刊过,至清康熙十年(1671)韶州知府马元参访南华寺,见旧志“断简残编,芜秽特甚”,当即嘱方丈真朴雪槱加以校勘重编,不到两月书成,署名《重修曹溪通志》,在马元撰序后刊印。卷首《曹溪通志凡例》说:“旧但称《南华寺志》,今以‘通志’言之者,盖曹溪为天下禅宗本源之地,若洙泗(按:借指孔子儒家,因孔子当年聚徒讲学于曲阜北的洙水、泗水之间)云。……今志意取中国率土之形,由昆仑发源,山从东走,水自西来,而禅家道脉,亦自西而至,故远取禅源自七佛始,以至释迦所传,西天四七,东土二三(按:印度二十八祖、中国六祖),散于四海,列为五宗,其事虽不核,而意实相通,故其志不在山水,而在道脉,故曰通志。”强调南华寺是“天下禅宗本源之地”,相当于儒家发源地曲阜洙泗。

康熙《重修曹溪通志》在内容上承袭德清所编寺志,但在编排上稍有改变,将卷数从四卷改编为八卷。主要内容包括:寺院的山川形势、古迹、建制规模、道脉源流(佛法、禅宗源流)、传灯人物(惠能及其弟子传记)、继席宗匠(惠能之后从令韬至曹溪阿盘的十九代方丈)、佛法提纲(上堂说法要领)、王臣外护(皇帝的诏勅、各级官员、儒者及其它外护所写序、疏记、碑记、塔记及其它题材的文章、诗偈等)。在第六卷“王臣外护第七之末•实录”中摘取《憨山老人梦游集·曹溪中兴录》的主要内容,增编为《憨大师中兴曹溪实录略》,分为十项,即培祖龙以完风气、新祖庭以尊瞻仰、选僧行以养人才、驱流棍以洗腥秽、复产业以安僧众、严斋戒以励清修、清租课以裨常住、免虚粮以苏赔累、复祖山以杜侵占、开禅堂以固根本,从而为世人了解德清中兴南华寺所作出的贡献带来方便。

曹溪南华寺在明代德清中兴之后,经过清代,进入近代以后又荒圮颓败。1934年,近代高僧虚云长老(1840-1959)应广东护法居士和李汉魂将军之请驻锡曹溪南华寺,历八年艰辛,加以兴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南华禅寺。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恢复丛林方丈制度,礼请嗣法于虚云长老,又为中国佛学院首届毕业生的惟因法师(1913-1990)出任方丈,在党和政府关怀指导下,致力于寺院修复、扩建,建立僧伽培训班,培育人才,严正寺院清规和管理制度。惟因逝世后,传正法师从代理方丈到正式就任方丈,继往开来,团结全寺僧众,适时地重新制定寺院建设和发展,修复和扩建寺院建筑,绿化和美化环境,成立曹溪佛学院,发展文教事业,联合学界举办学术会议,开展社会慈济和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为振兴岭南第一禅宗祖庭做出卓越成绩。

盛世修史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传正法师继承南华寺重视编纂寺志的传统,在经过酝酿准备之后,组织班子编纂了《曹溪通志》十卷。新志在结构章节上吸收以往寺志的部分编排方式,有很大创新,诸如“清规典职”“弘化行实”“文物典藏”及后附自南朝梁、陈直至2015年的“大事年表”,都是以往寺志篇目所没有的。至于寺志内容,跨度很广,丰富多彩,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南华寺通史,从中可以了解南华寺的肇始和历代沧桑盛衰。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以来历代高僧的弘法业绩,展现了南华寺在佛教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从中也可以看到南华寺在进入新时期以后在坚持中国化方向,弘法利生,发展文教和团结信众,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笔者因为长年研究中国禅宗历史和禅宗文献,经常写到或提到《坛经》和曹溪,并且曾应邀参加过南华寺主办的学术会议,在曹溪佛学院讲过课,带过两届研究生,所以与南华寺一直保持密切联繋。2019年十月初,突然接到南华寺传广法师的来电,告知《曹溪通志》已经完成,希望我为之作序,不久后收到了《曹溪通志》书稿。笔者已年过八十,身体明显大不如前,又有很多难以推脱的事緾身,虽口头痛快地答应下来,却一直未能动笔。从上周开始,坚持每天下午参阅以往南华寺志,参考相关数据,并对照翻阅新修寺志书稿,然后起笔陆续写了上述文字。

值此《曹溪通志》即将交付出版之际,谨以此文表示祝贺并以为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2019年11月29日于北京华威西里自宅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