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诗经》里的情诗:讲述咱老百姓的爱情故事

发布时间:2022-04-15 09:53:37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熊建 | 责任编辑:苏向东

别看东晋政治家谢安在淝水之战中立下不世之功,但有些惧内。这不,他想纳妾,但夫人刘氏不同意,谢安就没辙。

谢安的侄子来劝婶子,说《诗经》里《关雎》一诗很好,宣扬妇女应有不妒忌的品德,您就同意了吧。

刘氏问他,《关雎》是谁写的?

侄子说,周公写的。

刘氏说,周公是男人,当然这样宣扬,若是周姥(周公夫人)来写,那肯定是另外一番模样。

这个故事见于唐代《艺文类聚》一书,提到的《关雎》大家都很熟悉,是《诗经》第一篇,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已经成为千古名句了。

谢安家里发生的这件事,说明当时人仍有“说事先赋诗”的表达习惯。

何谓“说事先赋诗”?这就是孔子教导儿子时说的,不学《诗经》,就无法和人交谈。先秦尤其是春秋时期,人们在日常交流、君臣问对、外交酬酢时,一般不把想说的话直接说出,而是先引用《诗经》里的话当做开场白。当然,引用的诗句得和当时语境相契合。

《左传》里记载,吴国军队杀入楚国,楚国难以抵挡,派大臣申包胥到秦国搬救兵。秦哀公不肯发兵。申包胥立于庭院墙下,不吃不喝昼夜痛哭,七天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被感动了,不直说,用《诗经》里《无衣》这首诗给以答复,表示愿意出兵。

怎么看出愿意出兵的?听听《无衣》怎么唱的就知道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怎能说没有战袍?我提供。我会调集军队,修齐武备,和你们同仇敌忾。后来,称赞军队里战友之情,就用同袍、袍泽来形容。

回过头来,有朋友可能问了,《关雎》不是情诗吗?跟妇女妒忌问题有关系吗?当然没关系,而且诗也不是周公写的。

事实上,《诗经》里收的305首诗,被历代注解者附会了很多臆造的东西。在他们看来,神圣的经典与世俗的情感扞格不入,先贤作诗,必有政治上的深远意图。

在这种解诗路径的支配下,学者们分析《关雎》,有的说是写周文王想念未婚妻姒氏,有的说是写姒氏为周文王得到妃嫔而高兴——颂扬姒氏宽容不嫉妒——这是谢安侄子与刘氏对话的基础背景,就不足为奇了。

好在今天,研究者已经廓清了叠加在《诗经》上的不实之词,大体还原了这些先秦诗歌的本来面目。

比如《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前人解释说,商纣王时天下礼崩乐坏,只有江汉流域风俗美好,因为那里浸润着文王之道。其实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子邂逅了一个漂亮女子,无从和她认识,天天思恋,属于古今皆有的单相思。

比如《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前人解释说,这又是商纣王时期,天下大乱,风俗败坏,男女之间奔走失节,举动轻狂。这诗远没有那么复杂,讲的不过是两情相悦,与后世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异曲同工。

比如《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前人解释说,这是讽刺时事,骂春秋时卫国君主是个无道昏君,夫人也无德失节。全是道学偏见。其实,这就是在写情人约会的场景,不必和讥刺国君无德相勾连。

作为世界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收诗篇,上起西周,下至春秋中叶,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固然有赞美君王事业的诗篇,但更有质朴纯良的民间诗歌。后者以《风》为代表,共有十五国风,160首。前者以《雅》《颂》为代表,其中,《雅》分《大雅》《小雅》,多是西周王室贵族以及一般贵族士人的作品;《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多是统治者用于祭祀的庙堂乐歌。

古人早期对《诗经》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比如今天引用率很高的孔子说的这句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一词是《诗经·鲁颂》里的话,孔子这是引《诗》评《诗》,意思是《诗经》全部作品的大体思想是纯正的,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以这样的眼光来读《诗经》,来看以《关雎》为代表的一系列民间情诗,就用不着再在文王们、姒氏们身上找微言大义、钻牛角尖了。爱情,不是帝王家庭的专属品;《诗经》,讲述的是咱老百姓自己的爱情故事。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