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阅读城市”威海对话: 城市脉络需要阅读 中国故事正在传播

发布时间:2021-10-22 16:54: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俊康 | 责任编辑:谢荣宇

中国网10月22日讯2021年10月20日~22日,由中国出版协会指导,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21“阅读城市”威海对话举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扬州、苏州、宁波、成都、济南、海口、丽江等12座全民阅读推广典型城市代表,齐聚威海,共同探讨全民阅读未来发展趋势,携手发布全民阅读城际合作倡议。会议上提出“阅读城市”概念,未来将联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跨区域联动和合作。

 城市文化脉络是城市发展并传承下来的文化成就、精神财富,是一个城市和地区记忆延续、文化内容生长的内在脉络与创新创造的动力源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指出:要弘扬历史文化,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阅读城市”成为新时代舆论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挖掘在地文化品牌价值、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和“好方法”。

 探索——

阅读,驱动城市名片发荣滋长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具体提出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的工作方向。回想“全民阅读”这一关键词,已经连续8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今“阅读”的定位更多走进了时代、走进了生活、走进了城市化的重要进程里。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不断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阅读品牌。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所有省(区、市)都有了省级阅读品牌,80%以上的县(区)有了阅读推广活动。“书香上海”“北京阅读季”“南国书香节”“深圳读书月”“书香威海”等一批阅读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全民阅读作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书香威海”为例,威海市近年来结合自身特点大力推进城市书香建设——通过图书馆和城市书房等,初步形成城市“15分钟阅读文化圈”;举办“好书之夜”读书晚会、威海“阅读行走”计划、“中国绘本展威海展”系列主题活动形成了威海特色的全民阅读活动矩阵。“书香威海”品牌活动以本土文化为内在驱动力,以国内国际交流为催化剂,有力推进了“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升了威海的整体知名度和文化魅力,营造出了全社会热爱读书、崇尚读书的良好氛围。威海在山东省率先建设城市书房,截至2020年底,威海市共建成 41家城市书房、25处广泛分布于街道的共享书柜——一个千里山海、可游可读的城市形象苒苒丰满。

 融合——

阅读,促使城市文脉百江汇海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而一个城市的文脉,如同一条奔涌的河流,不断融合,最终交由“阅读”来传递与进化。新时代的城市建设与文化紧密相连——让这些城市历史“活”起来,让它们“开口说话”,阅读它们背后的故事,让人们在可触摸到的城市文化地标中感悟历史、记住乡愁,从而在思想的碰撞中践行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让城市居民在触手可接的生活圈范围内完成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再创造。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知名作家和代表性“阅读+”跨界实践者就如何提升城市阅读品牌力、打造城市阅读气质,如何增强城市阅读策划力、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塑造城市阅读IP,拓宽城市阅读跨界力、推进城市阅读与文旅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等话题,发表了前瞻思考,并进行了深入对话。

 对话过程中,专家学者不约而同提到,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阅读,需要阅读时代的发展。“阅读除了书本的阅读,其实还有行走的阅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曾原介绍,“利用沉浸戏剧的形式带着读者能与城市产生更多的关联。漫步在武康路周边,既有武康大楼,也有宋庆龄故居,也有巴金故居,也有我们开普敦大厦等等,通过内容呈现的剧情,观众及演员在这两个半小时在这个街区去进行沉浸式行走,去体现艺术、阅读和建筑之间的结合。”

 阅读成为城市故事的归宿与历史文本的延续。“阅读城市”促进在地居民讲述人们身边历史文化遗产的故事,带着读者去研学,从书本内容中沉浸到城市街道鲜活的文化场景中,理解传统优秀文化,拓展城市文化发展的创新肌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在落地环节,活动特别联合新星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邀请《威海传》《深圳传》《海南岛传》的作者孔见、胡野秋、徐承伦,以及《阅读大运河》的三位主创,走进威海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与市民分享他们阅读城市、书写城市传奇的经验和感受。

 联动——

阅读,助力城市发展美美与共

 每一座城市都具有独特性,这是城市文化品牌打造的基础。城市在漫长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生产条件等因素,以及各地域背景下城市居民观察和思考方式的差异性,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文化脉络,表现出各地多彩多样的风土人情。但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同质化竞争的现实问题,如何让阅读的价值助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让阅读成为城市差异化建设的良策?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张柯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引用费孝通先生的十六字箴言指出了“阅读城市”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在人们的身边、在老百姓的日常里、在烟火气的生活节奏中,藏有城市最动人的故事,也提供了城市参差多态的发展路径。而“阅读城市”是威海尝试从“高颜值城市”向“深内涵城市”进展的重要一步。

 “城市最生动的灵魂在于人,而人与阅读有着天然的联系。把城市的故事交给读者,读者产生感动进而开始表达、开始创造,城市就有了独特而持久的内容生产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兼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在对谈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阅读城市”威海对话活动的对话环节,城市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呈现出自然顺畅、积极包容的局面,产生出跨城市、跨区域共生共赢的合作态势。通过发起城际合作倡议,威海对话打开了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路格局。

 同时,各城市的分享案例也纷纷提到,传统的阅读正在与新型的美学业态或者是文创业态频繁跨界,呈现出良好的产业“连接属性”。

 传播——

阅读,传播中国故事情真意切

 城市的发展里有各自动人的故事,故事里藏着市民百姓的日常,藏着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演进;故事里蕴含着当地的文化习俗,也蕴含着历史的文脉和民族的精神,它们共同构筑着中国的故事。它们需要被讲出,被人们发现,乃至共情。阅读一座城市,不仅是阅读城市生动的过去,更是不断书写和影响着中国的当下和未来。

 真实而共情的文本是信息传播核心的桥梁。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地理位置上空间的相隔,而是脑海中文化的藩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要在沟通中形成共识,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只能通过密切的沟通。城市的文本展开了流动的叙事,城市的阅读构成了情感的共鸣。

 威海对话,人们思考阅读如何赋能城市,世界也看到了书香里的美丽中国。活动中,威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观威海”的线上直播间里,网友们热情地讨论提问、点赞、分享,表达了对城市更深的情感,也在不经意间传播与践行了阅读城市、书写的实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全民阅读在寻找升级路径与可操作的模式,中国故事在山海之间找到了与时代同频的路径。

 (文/杨俊康)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