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12月16日讯(记者 秦金月)记者从国家自然博物馆获悉,博物馆的“古爬行动物”展厅将更名为“脊椎动物的崛起”,新展厅即将开门迎客。
今年8月中旬,国家自然博物馆已展出21年的古爬行动物展厅开始改陈升级。截至目前,展厅的基础改造均已完成,展柜、展板也已安装到位。“标本在陆续进场,多媒体节目等展项也进入最后的调试环节,还有一些收尾工作完成后新展厅就可以和观众们见面了。”国家自然博物馆展览策划部主任苗雨雁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马门溪龙的化石骨架经过入库修复、清理后,已经重新组装完成,目前上面包裹着一层保护膜,只待开展时再次揭开它的面纱。
据国家自然博物馆地球科学部副主任王宝鹏介绍,根据整个展览内容、展览动线的调整,新展厅更名为“脊椎动物的崛起”。新展厅总展品数量将达到145件,其中7成展品为首次展出。
新展厅将由7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海洋中来、征服陆地、重返海洋、龙行大陆、飞龙在天、展翅翱翔、哺乳初现。7个单元基本是以脊椎动物的演化时间为主线来划分的,每个单元分别介绍了脊椎动物主要门类演化的历程和重要的演化节点事件。
王宝鹏表示,“由于展厅空间有限,不能把所有的脊椎动物门类都囊括其中,因此新展览尽可能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门类来展示,每个单元也都选取了各门类代表性的物种。”例如在“海洋中来”单元中,选择了最早的脊椎动物海口鱼和当时海洋霸主邓氏鱼;在“征服陆地”单元中的中龙则是最早下水的爬行动物之一,也被魏格纳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在“重返海洋”单元则展示了沧龙头骨,沧龙在当时是体长可达15米的海洋凶残猎手;马门溪龙则是“龙行大陆”单元的明星展品;“飞龙在天”单元则选择了翼龙类演化发展的中间环节——达尔文翼龙,展厅对达尔文翼龙进行了等比例复原,让观众走进展厅就似乎回到远古时代,感受翼龙从头顶飞过;“展翅翱翔”单元展示了原始热河鸟,是一种长有骨质长尾的原始鸟类;“哺乳初现”中则展出了狼鳄兽,也被称为拥有双犬齿的“二叠纪的野狼”。
但由于展厅空间限制,国家自然博物馆还有许多压箱底的脊椎动物化石没有在本展览展出,如8米长的异特龙化石,8米长的蛇颈龙化石等。“将来一定会在新馆展览中与观众见面的。”王宝鹏表示。
除去在标本上进行升级,在展厅硬件设备上也进行了优化。“我们展柜的玻璃使用了低反射玻璃,此前在昆虫展厅入口处的拍照打卡点我们也使用了低反射玻璃,但像这次大范围的使用还是第一次。”苗雨雁表示,低反射玻璃能显著减少光的反射,透光度更高,让观众更清晰、舒适地观看柜内展品细节,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此外,“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还新增了空间裸眼3D展项,这也是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第二个裸眼3D展项,首个裸眼3D展项已于12月10日在植物世界展厅投入使用,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
“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预计将成为国家自然博物馆2025年的开年“大作”,国家自然博物馆也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展厅重新开展的具体时间。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