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文博“大咖”献计 IP授权助力传统文化快速“破圈”

发布时间:2024-11-04 14:26:24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吴馨骅 | 责任编辑:姜一平

央广网厦门11月4日消息(记者 吴馨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一款以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为原型的冰箱贴,正在以“顶流”之姿受到文博爱好者的抢购和预约。2000公里之外的福建厦门,一场文博IP展刚刚落幕,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20多家博物馆、科技馆,携自家爆款文创产品亮相;业界专家“天团”共同探讨博物馆IP知识产权保护,解锁文博IP授权密码;展会3天进馆人数超3万人次,品牌战略性合作交易额超1亿元。文博IP让中华文博资源“活”起来,而IP授权产业正在助力其快速出圈,走上文化出海的“快车道”。

顶流云集“国潮热”在厦门升温

“在国博和豫博没买到的文创,都在这里找到了!”“20多家博物馆、科技馆的镇馆文创都来了,逛得舍不得走,看到的都想买!”首届文博IP授权展是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首设的独立展厅,“国潮风”“科技味”十足,既有时尚之形,又有文化之神,让人流连忘返。数据显示,展会3天期间,进馆人数累计超3万人次。

得益于当下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国潮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无形中对文博IP开发提出了更高品质和效率的要求。

“我是做草本精油的,如果想和苏州博物馆的某个IP联名推出系列产品,要经过哪些流程,要多长时间?授权费是多少?”江先生研发的精油产品计划明年7月上线,目前正要启动产品文创设计,此次特地从广州来到厦门,就是想在文博IP授权展上寻找合作机会,他说:“好的IP要靠抢,早开发,就能抢占市场先机。”像江先生一样,前来咨询的商家们穿梭在各展位间忙于洽谈。主办方综合参展馆方数据显示,展会期间,咨询的品牌方数量达2000多家,战略性合作交易额超过1个亿。

灵感碰撞 解码创新合作路径

实际上,席卷全国的“文博热”,在业内人士看来,仅是“大幕初启”。如何进一步打通创意渠道,深度唤醒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展示科技强国的成果,以此满足人民不断升级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博专家有自己的体会。

“我们这次带来妇好鸮尊拼插积木,它讲的是商代女战神妇好的故事,立体3D建模、环保ABS颗粒以及强大的国际传播力,使它获得2024年全国文化创意的十佳案例。”河南博物院的吴俊华认为,好的产品一定是可以讲好故事,并能传播文化情绪的。

“迪士尼的公主、漫威的英雄,那些超级IP为什么会火?”合肥市科技馆副馆长罗季峰意识到,有故事、有性格,明显人格化的IP形象更容易被接受。“场馆类IP应该多与文艺界跨界合作,参与一些电影电视甚至动画片的制作。”在他看来,IP价值的核心其实是基于文化认同,受众认同,才会使用或购买IP形象的产品。

在聚焦文博IP授权及博物馆IP知识产权保护两大主题的圆桌对话和主题会议中,各路嘉宾直击文博IP发展的瓶颈与痛点,为新时代下文博IP发展新趋势新路径理清思路。

市场化运营 让文化遗产“自我造血”

“我们国家大部分的博物馆都是国有博物馆,它是靠国家财政来运行,这样的话,它和市场的天然联系就比较少。”原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黄亦兵认为,文博IP授权是一个市场运作的行为,恰恰给了博物馆一个机会,让它与市场紧密相连,让文物“自我造血”,以促进博物馆的长久发展。

在主题会议中,嘉宾学者一致认为,构建完善的文博IP授权生态链,有利于社会各方资源参与深度挖掘馆藏IP元素、强化品牌推广和版权管理,更积极地探索科技融合和国际市场的拓展。如何建构IP授权体系,苏州博物馆有自己的一套“妙方”。

苏州博物馆的展位上,TIMS的咖啡包装、野兽派的香氛香薰、欧舒丹的沐浴礼盒……IP联名产品涵盖多个领域,橱窗里沉睡的文物化身日常用品上的灵动元素,每个联名的“彩蛋”背后,都有一个与苏博相关的知识点。

“你只有提前注册得很好,把产品范围也覆盖到了,以后才能及时去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苏州博物馆副馆长孙明利提到,从一开始,苏博馆标便注册了商标,并以苏博为题,注册了很多大类的经营项目。有了知识产权作“护盾”,才能在后续IP授权以及市场化运营中无惧盗版。

“博物馆热”绝非偶然。让文物从“活”起来到“潮”起来,是博物馆、科技馆和时代同频、与年轻人共振的产物;是新时代青年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外化表现;是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时代成果。年轻人对文博IP的热情追捧,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们通过购买、分享、讨论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更在无形中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这种双向互动的文化交流模式,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期待未来博物馆在IP的商业化探索上,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玩法。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