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易玛: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发布时间:2023-06-07 10:15:45 | 来源:今日中国 | 作者:陈思佳 | 责任编辑:姜一平

2023年是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多年来,中西两大文明古国以文化为桥梁,人文交流精彩纷呈。

易玛·刚塞雷斯·布依女士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西班牙人,已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从《盛宴,仪式,庆典:上海博物馆古铜器》到《萨尔瓦多·达利—魔幻与现实》,从中国科幻到毕加索肖像展,在一次次的艺术展览与对话中,她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深化。

从西班牙驻华使馆文化专员到塞万提斯学院北京分院院长,再到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的负责人,易玛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也被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不遗余力地搭建起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

扎根中国梦成真

提起与中国的渊源,能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易玛说:“我的故乡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我13、14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西班牙文版的赛珍珠、林语堂等作家描写中国的文学作品。从那时起我就对遥远而神秘的中国充满了好奇。”此后,她便想尽一切办法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到中国来看看!

20世纪70年代初,孔子学院还没有遍布世界,西班牙的中文学习资源相当匮乏。易玛在当时唯一教授中文的巴塞罗那官方语言学校学习中文,还利用周末到当地的中餐馆打工,只是为了有机会和中国人学习汉语。

1979年,北京开始面向西班牙招收留学生—易玛当然是最早的那一批。“我当时正在上大学,得知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消息后开心极了。我马上就申请到北京语言学院学习,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北京。”易玛回忆说。之后连续三年的暑假她都再次回到中国,还创造机会到中国的一些城市旅游,而这三个美好的假期更加坚定了她留在中国的决心。

1983年,易玛成功考入西班牙驻中国大使馆,成为一名文化专员,这一干就是20年。其间,她结识了自己的人生伴侣—中国著名的打击乐手、鼓手刘效松,两人决定定居北京。

40多年来,不论是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里,易玛一直致力于增进西班牙和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并希望以此拉近中西两国人民的距离。

助推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国门

古老的文化、灵动的艺术、丰富的美食、壮美的山河……易玛深爱着中国的一切。一有空闲,她就到处走走看看一饱中国的大好河山,而中国5000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曾试着翻译样板戏《红灯记》,助力推动过孟京辉导演的《堂吉诃德》上演,还在西班牙宣传过《骆驼祥子》等中国当代文学。

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的生活,易玛说:“对所有人来说,那都是一段极美好的时光。”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大家对国外发生的一切都非常好奇,却鲜有机会接触相关资讯。为此,易玛利用业余时间,和当时住在外交公寓的几位志同道合的外国人,为中国的艺术家、音乐家、诗人等创造交流空间。

“我们邀请他们来家里,定期举办音乐会、展览、诗歌会等‘洋沙龙’,希望通过这种小型的交流演出,给他们带来一些我家乡的最新信息,同时创造更多机会让国内外的艺术机构了解他们的作品。”易玛说,他们还自己筹集资金在日坛公园组织了崔健、何勇等乐队的摇滚演出,虽费尽周折,但非常成功。“可以说我们是一种‘艺术的小赞助人’,那是中国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能够来到这里,亲眼目睹并体验它是一种幸运。”

1989年春节,“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在当时中国的艺术界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都来到北京参展。”易玛回忆说。正是在这次展览中,她结识了多位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并有机会收藏了一些他们的作品。“中国有天赋的艺术家特别多,但是缺少让世界认识他们的窗口,我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她说。

1995年,易玛经过多方协调,挑选了35位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策划了展览《从东方之国:中国的艺术先锋》,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桑塔蒙丽嘎艺术中心展出。展览画册的封面是35位艺术家的肖像,“已经过去许多年了,现在看起来这些面孔很年轻”。这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第一次在西班牙展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些艺术家相继在巴黎的“地球魔术师”、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艺术平台上亮相,让许多西方观众惊叹:这么多优秀的中国艺术家,我们之前居然不知道!“有不少参加这些展览的艺术家,从此逐渐跨出了中国国门,成为国际文化人物。”易玛说。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2003年后的数年间,易玛在西班牙外交部的“亚洲之家”任职,其主要工作就是让更多的西班牙人了解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我当时和巴塞罗那当地的华人社团、民间华人协会等经常联系,也与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和领事馆沟通,交了很多中国朋友。”易玛说,她还在当地组织了很多中国文化活动及展览。

2005年,在上海与巴塞罗那两座城市缔结姐妹友好城市的大框架下,易玛作为策展人,协助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国立博物馆策划了一场关于上海博物馆优秀青铜藏品的特展—《盛宴,仪式,庆典:上海博物馆古铜器》。这是西班牙首次举办中国青铜器的展览,展览引起了大量媒体和观众的关注,也让很多还没有机会来中国的外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青铜器,有的甚至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化。“我也希望创造机会让我的家人、朋友以及更多的外国人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能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并策划这么有意义的展览,我感到非常荣幸。”易玛自豪地说。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易玛特别关注中国在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和几十年前相比,现在中国的文化场馆设施非常现代化和国际化。从刚开始一些小型的中国和西班牙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到现在各种文化演出互动非常频繁,两国人民对彼此的文化认同在逐渐加深。”

如今,在中国的西班牙餐厅、舞蹈学习机构等逐年递增,这印证了中国人对于西班牙文化日益渐增的浓厚兴趣。同样,在西班牙,人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2003年,西班牙的大学开始设立汉语专业,这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欢迎。现在中文培训机构特别多,大多数西班牙家长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懂一些中文。因为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日渐紧密,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而学好语言是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易玛说,“另外,西班牙人对中国哲学和文学很感兴趣。越来越多的西班牙出版商将目光转向中国文学译著,不仅包括经典名著,还有许多当代文学作品。中国电影在西班牙也有很多追捧者,大家都知道或看过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的电影。”

易玛对如今中西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欣赏与共鸣程度之高,感到特别欣慰。“我们两个国家虽然地理距离较远,但是人民的心贴得很近。两国都有丰富的文化、艺术、旅游资源。我们都很热情、喜欢交流、热衷于美食。”她说。

见证中国40年巨变

“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发展得如此之快!”在中国工作生活的40多年里,易玛切身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从社会经济到文化艺术,从基础设施到交通工具,在她看来,“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我刚到中国时,人们对于外国人都是敬而远之的,觉得老外是‘稀罕物’。现在,中国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包容性特别强。来中国工作、学习或者旅游的外国人太多了。中国很多知名建筑都是出自国际知名设计师之手,不仅在北京或上海,全国各地都新建了很多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歌剧院。”易玛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与西方当代艺术的激烈碰撞后,已经日益成熟并步入了下一个发展阶段。除了已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能够通过国际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外,中国当代艺术更多地聚焦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上,已经跨越文化边界,能够连接世界。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越来越精彩,许多西班牙人开始关注中国,中华文化的世界认同感也越来越强。”易玛说。她还鼓励所有年轻人来到中国,“亲自体验这包容多元的古老文明和繁荣的当代文化表现”。

2023年,中国和西班牙迎来建交50周年。在易玛看来,中西关系一直发展顺利。“中国曾多次表示西班牙是其在欧洲极好的战略伙伴。今年,塞万提斯图书馆也在精心筹办一系列精彩的活动,争取为两国文化交流再添新亮点。”她满心期待着。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