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追寻文明的足迹②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仰韶遗址

发布时间:2022-11-11 11:18:44 | 来源:大河网 | 作者:李连凡 | 责任编辑:谢荣宇

写在前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殷墟遗址,提出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我国提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为继“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又一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现代考古学从河南起步,中华文明探源从河南开始。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近8亿元,重点支持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以及仰韶村、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探寻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即日起,大河网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文物局推出《追寻文明的足迹》系列报道,一起走进厚重河南。

101年前,在黄河岸边,在巍巍韶山脚下,仰韶村遗址迎来了科学发掘的第一铲,图案绚丽、线条恣意的彩陶破土而出,如遗落人间的星子一般熠熠生辉,一段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灿烂史前文明画卷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震惊世界。

2021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高度评价了中国现代考古事业发展成就,也从根本上确立了仰韶村文化遗址发现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起点的历史地位。

 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

流水涓涓,秋意浓浓,风景秀丽的仰韶村位于河南省渑池县韶山南麓。因抬头可见巍峨的韶山,故得名“仰韶”,取仰望、崇敬之意。

与周边村庄相比,其最醒目的地标,是外观以当地出土陶器为原型的仰韶文化博物馆。如今,步入博物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矗立着的四尊铜像。走近看,每尊铜像下面都镶有一块刻着人物简介的铜牌,为首的叫安特生。

安特生是谁?他与仰韶村遗址有什么关系?这还要从他到达仰韶村开始说起。

《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系列丛书》作者之一、三门峡市文物局原局长侯俊杰介绍,1921年4月,时任中国政府矿政顾问、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研究人员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来到仰韶村,搜集石器、陶片、骨器等。当时安特生对这些器物进行研究后,初步判定,仰韶村极有可能是中国远古时代的一处文化遗址,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科学考古发掘。

仰韶遗址历代考古学家石刻像 赵婷摄

经中国政府批准,10月27日,安特生与袁复礼等中国学者正式开始了仰韶村遗址的第一次发掘,历时36天,共开挖17处发掘点,出土大批精美陶器、石器,还有骨器、蚌器等珍贵遗物。尤其是绘制着精美花纹的彩陶,让仰韶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并使一种新的史前文化类型被发现并以“仰韶”命名。

在侯俊杰所写的《百年仰韶村》中,他说,“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宣告了中国无石器时代谬论的彻底破产,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说’,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上的空白!由此,‘仰韶文化’成为中国命名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仰韶遗址,也被誉为中国的‘考古圣地’”。

仰韶遗址第一次发掘纪念点雕塑 赵婷摄

再现“仰韶之光”见证先民繁华生活图景

从1921年至今,仰韶文化已经走过了101个年头,在这百余年岁月里,考古专家对仰韶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始终没有中断过。

1951年,由著名考古学家夏鼐领队对仰韶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通过这次考古发掘,基本明确了仰韶文化的性质和面貌。

在1980—1981年,进行第三次发掘,考古学家认识到仰韶村遗址包含四期文化遗存。此次发掘基本弄清了仰韶村文化遗址内涵,进一步证实了仰韶村遗址存在着仰韶和龙山两个考古学文化。

身披丝绸、手戴玉环、脚踩“混凝土”地坪、再喝上一杯粮食酿造的美酒……随着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重要成果发布,5000多年前仰韶村先民的生活图景正依托考古实证材料被不断还原。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修复后的文物展示 杜杰摄

“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发现遗迹较为丰富。”据仰韶文化博物馆馆长张斌介绍,此次发掘发现有房址、壕沟、墓葬、灰坑葬、窖穴、灰坑、灰沟、道路、柱洞等;出土一大批文化遗物,有陶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制品等,所见遗存年代包含仰韶文化早期、中期、晚期以及庙底沟二期文化、龙山文化时期。

仰韶村遗址还发现了目前国内最早的混凝土房屋建筑材料之一。遗址内发现有青灰色“混凝土”地坪、红褐色涂朱草茎泥墙壁等房屋建筑遗存,这些高等级房屋建筑遗存在仰韶村遗址是首次发现,“或许仰韶先民已经开始用‘混凝土’建造房子了!”

在第四次发掘中还采用了多学科研究方法,在仰韶晚期和龙山时期人骨土样样品中检测到丝绸残留信息,在仰韶时期尖底瓶残留物中发现有谷物发酵酒和曲酒。这些遗存的发现都在向世人描绘着仰韶先民繁荣灿烂的生活图景。

与仰韶文化对话的媒介——彩陶

“小口尖底瓶的用途是喝酒?”“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图案有什么特殊含义?”

从形象的万物生灵到抽象的几何图案,仰韶文化遗存中最引人入胜的,当属图样神秘、线条恣意的彩陶。

仰韶文化也曾一度被称为彩陶文化。自仰韶村遗址发现之后,一百多年来,考古学家对仰韶文化遗址的调查、发掘和研究从未间断。2015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陈星灿曾说:“仰韶文化是生命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史前文化之一。”仰韶文化熠熠生辉,星罗棋布,是我国分布地域最广的史前文化,也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学文化。

月牙纹彩陶罐 赵婷摄

在仰韶村遗址的第三次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月牙纹彩陶罐,这件器物是此次发掘的代表性器物,也是该遗址历次发掘所得到的唯一一件完整器物,罐体整体呈红褐色,鼓腹平底,器物表面被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类似月牙的纹饰,器物上的月牙纹饰共14条,而月亮从圆到缺一共经历了14天,学者推测,或许5000年前的仰韶人已经懂得了天文知识。看着这件彩陶,我们似乎看到几千年前陶罐作者仔细打磨、精致描绘时的画面。

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遗存中的代表性器物,贯穿整个仰韶文化时期,在全国各处仰韶文化遗址皆有大量出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它是一种汲水器,然而近年来的残留物分析不断揭示,尖底是为了沉淀残渣,所以很有可能是酿酒或集体咂酒的容器。

小口尖底瓶 赵婷摄

在全国多处仰韶文化遗址中,众多彩陶器物的发现让学者根据彩陶体外部的样式或“绘画”还原了几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状态。仰韶先民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住在泥草混合搭建的房子里,事农桑,养家禽,狩渔猎,抟土制陶,磨石做工,营造出一幅仰韶先民们的原始生活场景。

有学者说,仰韶时代的彩陶“物化”了5000年前中国先民们的心灵,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在推进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为今天的我们与历史对话搭建起桥梁。

仰韶遗址俯瞰图 仰韶文化博物馆供图

近年来,在仰韶村遗址,人们用一种新的方式记录过去的璀璨文化,新的故事正在发生。

据张斌介绍,2017年12月,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展示区等穿点连线形成“一中心、两环、三广场、四点、五园”的展示结构,突出展示仰韶村遗址的考古成果及遗址环境。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三门峡市谋划了以“一馆一区一居一学一村一园一节”为主要内容的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建设项目,持续做好仰韶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利用、传承弘扬,全力打造仰韶文化高地、中国考古圣地、中华文明标识、国家文化地标,不断增强仰韶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