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朝华出版社成立40周年编辑手记: 想法到下印,有多远的距离?

发布时间:2022-11-09 14:11: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莎 | 责任编辑:秦金月

编者按:今年是朝华出版社成立40周年。40年来,朝华出版社在以多语种出版宣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拉文明互鉴、开发运营IP、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和成效。为庆祝40周年社庆,朝华出版社编辑刘莎撰文《想法到下印,有多远的距离?—— <出发去火星>编辑手记 》,分享了《出发去火星》这本书从选题到出版发行的曲折历程。作者也期待朝华出版社能够链接更多优质资源,出版更多高品质图书,将知识的传承和阅读的乐趣带给更多的读者。

以下为全文。


想法到下印,有多远的距离?

—— 《出发去火星》编辑手记

“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

2020年的夏天,在新华社公众号上看到这条短讯,我立刻判断这会是一个很有市场潜力的选题方向。火星探测,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的设定,竟然在中国实现了,这必定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背后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热点事件、科技成就、蕴含故事,这些元素集合在一起,非常适合做一本儿童科普书。那么问题来了:找谁来完成这本书呢?肯定会有很多同类书,“中国火星探测科普书”如何打出差异点呢?

我之前没有做过科普书,也不认识知名的科普作家,只能去网上大海捞针地找作者。这虽然是很笨的方法,却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好在如今大多数科普作者都有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乐于打造个人品牌,扩大影响力。之前我也在微博上给一些作者发过私信,请求合作,不过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谈成。做编辑四年,我学会了“被拒绝”也是重要的一课。编辑找到合适的作者完成选题,作者把选题交付给负责任的编辑,本身就是双向奔赴的事,不能强求。被拒绝对编辑来说没什么损失,而害怕拒绝就不去尝试,才是真正的损失。

于是我以“航天”“科普”为关键词,在微博上寻找合适的作者。我的判断依据不是作者的粉丝数,而是账号的活跃度和作者的专业程度。活跃度意味着作者常常登录微博,能收到我的私信;专业程度意味着书稿能够有质量保证,科普书不同于文学作品,是一丁点儿差错都不能有的。

就这样,找来找去,“星际奇航”的账号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个账号只有几千粉丝,远远算不上大V,但是能够看出来它和中国航天的官方账号关系很密切。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账号的作者是科普作家钱航,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火箭设计师。 

找到航天的一线工作者来写航天科普书,自然是能够保证书稿的质量。但更重要的是,钱航不是闭门造车的航天工作者,他从研究生时期就开始在北京天文馆做志愿讲解,读博士的时候在中央电视台参加了首次太空授课的直播,工作后也多次去中小学做过科普讲座。

写给孩子的科普书,不仅要确保知识的准确性,更要了解孩子、懂孩子。如果一位作者从来没有接触过现实中的儿童,只是以假想中的儿童为目标读者,那么他写出来的文字一定没有孩子愿意读。

钱航的讲解经历是个大大的加分点,由此我顺藤摸瓜地找到了他的个人公众号。读了公众号的一些科普文章,我再次确信他非常了解儿童,就是我要找的作者。

我激动地给“星际奇航”发私信,请求合作。没想到,仅过了几个小时,钱航就回复了,让我加他的微信!简单沟通之后,钱航说自己来过外文局录制科普节目,很信任外文局下属的朝华出版社,愿意合作,完成一套关于火星的儿童科普书。

这一天是7月27日,距离“天问一号”成功发射仅仅4天。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这么顺利地找到作者!

(和钱航确定合作的聊天记录,作者供图)


事实证明,好事多磨,我确实高兴得有点儿太早了。7月我和钱航反复沟通了书稿的读者定位、字数、风格,也和领导、同事多次碰头讨论,眼瞅着事情差不多要定下来,钱航那边却因为事务繁忙,抱歉地告诉我没有时间写书了。

航天工作者都是以发射任务为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只能靠后,这是他们职业的特殊性,也正是这一点,中国航天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于是,“火星科普书”的选题只能停留在设想阶段,虽然我也尝试寻找其他的作者,但始终没有找到更合适的。

就这样,2021年的春节前,沉寂许久的钱航微信突然亮起了一个小红点。他说因为疫情防控提倡就地过年,他的团队在春节期间可以写稿,问我怎么策划火星科普书。

我立刻约时间和钱航语音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后,又和领导、同事开会沟通。因为这本书变成了他的团队集体创作,所以之前的“给孩子聊聊火星”的方案很难实现。钱航作为统稿人,会把专家的稿件统一整理,但很难保证做到和他的公号文章一样轻松有趣。于是,我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做一本严肃的科普书,不局限于儿童读者,但是内容浅显,只要是对火星探测感兴趣的人都能读懂,都愿意读。

将这个方案形成选题论证资料,讨论出具体的开本、装帧风格后,我们立刻将选题上论证会,社领导、营销部门给予了我们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当时,我们只知道“天问一号”会在5月抵达火星,具体的登录时间不清楚,因此所有工作只能紧锣密鼓往前赶,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策划小组。

签合同、出大纲、联系专家写序、找配图、联系排版、三审三校......一个选题想法落地的过程,牵涉到很多琐碎的环节,也要处理很多意料之外的拉扯。首先,我要说服组稿专家放弃用科幻故事讲火星知识的方案,之后又要督促他们的写稿进度,处理图片不够清晰等问题。

但没有想到的是,书稿三校完毕、音频也制作完成,钱航突然提出要找外审。这时是5月底,“天问一号”已经成功在火星着陆,错过这个热点,对营销宣传非常不利。但是他的态度很坚决,认为一定要确保书稿无瑕疵的质量,可外审结束的时间却不能够保证。

就这样,书稿提交外审,又根据外审的意见修改了三遍,竟然耗费了4个月!因为保密的要求,书稿被迫删掉了一些航天工作者的具体事迹,但是增补了火星探测的最新数据和独家的视频资料。

从一个想法到书真正下印,经历了15个月。这对于一本原创的科普书来说,并不算太长。回顾做书的过程,我深感编辑工作的不容易和责任。如果没有编辑对选题的执着,再好的想法只能停留在空想;如果没有编辑在作者、排版、审稿人之间的协调,再完善的方案只会完成得磕磕绊绊。

当然,一本书能够走到需要它的读者面前,离不开出版社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通力合作。印制部为《出发去火星》选择了品质上乘的纸张,还为当当定制版设计了图册;营销部协调各方新媒体资源,并做了多场图书直播活动。最终,《出发去火星》入选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年度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和2022年农家书屋的书目,还在今年的“中国航天日”重庆站的科普活动中被用作科普讲解书。而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合作,钱航也愿意继续和朝华出版社合作新的科普书。

(当当定制版宣传图,作者供图)


(2022年“中国航天日”重庆站,讲解老师手上拿的就是《出发去火星》。作者供图)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正是一本又一本好书的问世,才能打造出一个好的出版品牌;正是一代又一代编辑的努力,才能让出版社持续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值此社庆四十周年,期待朝华出版社能够链接更多优质资源,出版更多高品质图书,将知识的传承和阅读的乐趣带给更多的读者!

(作者:朝华出版社编辑 刘莎)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