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启幕 展现中尼两国优秀文化资源

发布时间:2022-11-08 13:16: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秦金月 | 责任编辑:谢荣宇

中国网北京11月8日讯 (记者 秦金月)11月7日,“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北京白塔寺启动。

“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以“携手让中尼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为主题,通过挖掘展示白塔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白塔寺与阿尼哥在中尼两国友好往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展现白塔寺这一文化遗产承载的厚重历史价值和独特文化意义。

外交部、国家文物局、尼泊尔驻华使馆以及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外办、北京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城区政府等单位领导出席活动。

据悉,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将持续至11月13日。本次活动由开幕式、主题活动、闭幕式三个版块组成,文化周共设置六个主题日,设计了包括精品展览、学术交流、文化市集和公众互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特色活动近20项,多角度呈现中尼两国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共享中尼两国历史文化交流和遗产保护成果。

开幕式上,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与尼泊尔帕坦博物馆签订合作备忘录,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陈松向尼泊尔驻华使馆经济公使查宾德拉•帕拉朱利赠送象征中尼友谊的书法作品。

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启幕(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多元一体兼容并蓄

北京白塔寺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同年忽必烈采用汉法改国号为“大元”,统一南北,形成多民族融合、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新格局。得益于元朝中央政府实现对西藏地方的全面施政,这座融汇了尼泊尔、西藏、蒙古、中原建筑艺术精华的白塔得以在元朝都城兴建。

白塔的建造者阿尼哥(1245年-1306年)出生于尼泊尔的“极致艺术之都”——帕坦,元代著名雕塑家,年轻时即来到中国,入仕元朝40年。阿尼哥为佛教文化传播和汉、蒙,藏各族艺术融合以及中尼两国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尼泊尔人誉为“民族英雄”。

白塔除了被寄予护持国祚昌隆的厚望,更在历史上切实密切了中央政府和蒙藏地方的政治联系,成为西藏和内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白塔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是祖国统一、民族融合的历史丰碑,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见证。白塔文化中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内涵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元代遗存历史见证

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首都,元大都城的规划建设奠定了今天北京城市的格局。白塔与元大都城同时期建造,并称“金城玉塔”,是中外学者公认的研究元朝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的权威实物证据,历史悠久、意义非凡。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白塔寺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先后9次对白塔进行抢险修缮。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市持续推进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全面推进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已有750余年历史的白塔作为北京老城的重要历史见证,凝聚着老北京的深刻记忆,承载着展示古都风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国家和首都国际交往,特别是服务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使命。

中尼友好文明互鉴

长久以来,中尼两国往来密切、交流互鉴,白塔寺作为中尼两国历史上交流往来的生动例证,具有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

“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将通过深入挖掘白塔寺历史文化中的中尼友好故事,阐释阿尼哥作为中尼两国友好交流文化使者的历史功绩,更好地展示白塔寺在中尼交流往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文化周活动由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承办。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