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潘鲁生:全面推进传统工艺服务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10-15 08:00:05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张杰 张清俐 | 责任编辑:姜一平

原标题:全面推进传统工艺服务乡村振兴

——访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

2022年10月14日 5版记者:张杰张清俐

传统工艺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传统工艺服务乡村振兴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围绕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视察尼山国际论坛“中华手造·山东手造”精品展

正确认识传统工艺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传统工艺赋能乡村振兴已成为焦点话题之一。在您看来,为何需要重点关注传统工艺?

潘鲁生:基于山东省泰山学者艺术学岗位团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团队对“手艺农村”持续调研的成果和结论,我们认为,传统工艺与乡村振兴之间理应是一种互为依存、互相提振的有机统一关系。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首届“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大赛展览现场

首先,中国传统乡村拥有一套独特的文化系统。乡土中国的民间文化生态,既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亦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栖居。在乡土中国的图景里,人们遵天时、守地气,无论是渔樵耕读,还是衣食住行,都与四时节庆联结,都与礼俗互动呼应,形成一套生动而典型的东方伦理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其次,传统工艺是一种综合生产、生活和审美的活态文化。传统工艺生产作为农耕生产的副业和乡民的兼业,通常发挥着引导作用。这一引导作用时隐时现,尤其在农耕时代的乡土图景中更是长期处于隐性位置。

漆器 《孔雀屏深扇影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2届毕业作品

考察乡土中国的传统工艺,我们会发现如下事实:几乎每个乡村都存在铁匠、木匠等职业(兼业),打制农耕生产必需的工具。因为宅居营建、家具打制、餐饮厨炊、家什制作,都离不开各类工匠;四时节庆的剪纸、年画,婚嫁的嫁妆、礼服,祭祀的纸扎、神像,社火、戏曲演出的戏服、面具,同样离不开工匠艺人。

可以说,在乡土中国的民间文化生态系统中,传统工艺生产和工匠艺人确实发挥了纽带联动作用。然而,因为传统工艺生产的生活化、工匠艺人的兼业性等原因,传统工艺生产之于乡土社会的重要价值长期被忽视。

在系列社会转型中,乡土文化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工艺在服务国计民生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传统工艺生产历经合作化运动、集体化及国营化阶段,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传统工艺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传统工艺产业生产要素重回民间(乡镇和乡村)。其间,传统工艺生产与中国乡土社会可谓几经“失联”。尤其在现代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的规约下,产业链条不断延展,协作分工不断细化,传统工艺生产主体的职业化身份不断被强化。

这一系列变化使得我们在新时代思考乡村振兴问题时,会不自觉地把传统工艺从乡土生态系统中独立出来,忽视传统工艺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关系。只有从乡土中国的民间文化生态出发,才能真正把握传统工艺在乡村振兴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陶瓷艺术设计,《蜕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设计作品

科学构建传统工艺服务乡村振兴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报》:传统工艺根植于深厚的文化传统。对于如何让传统工艺适应新时代,探索恰当的振兴模式,您有何思考?

潘鲁生:传统工艺服务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保护、传承、创新、衍生等内容,关联政府、企业、工匠、教育、文化等问题。基于“手艺农村”的结论和认识,科学构建传统工艺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华手造·山东手造”精品展“精匠绝造”手造体验展区

科学构建传统工艺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首先要正确认识植入、赋能是乡村振兴的外在加持,其着力点在于乡村内部。大到民俗文化、传统工艺,小到土特产等都是资源要素。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持乡土文化生态的前提下发掘深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其次,要尊重并维护传统工艺服务乡村振兴的场域。要用适宜的政策、制度来保障传统工艺生产全面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不能出现传统工艺生产与生产主体(农民艺人)的分离,甚至引发传统工艺与生活的脱节。

再次,要有生态文明策略,把“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古老智慧传承下来。将就地取材、量材为用、因材施艺作为传统工艺生产的基本原则,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高度融合。

最后,要把传统工艺振兴切实融入乡村振兴,而非只谈“传统工艺赋能”或“工艺振兴”。从历史和当下来看,传统工艺生产与乡村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同位一体的,二者实为同频共振的关系。2005年以来,持续近二十年的“手艺农村”调研,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从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到居家生产的农民艺人,从民间生活器具的生产制作到现代生活的产品创新,从乡村集市的锅碗筐篮,到出口创汇的“中国手造”,都是传统工艺生产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的明证。

漆艺设计,《紫藤漆盒》,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设计作品

把握服务乡村振兴新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传统工艺服务乡村振兴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从您及团队的调研来看,传统工艺发展的实践为振兴传统工艺提供了哪些启示?

潘鲁生:当前,一个显著的变化趋势在于,随着“返乡下乡”“引才回乡”逐渐变为现实,乡村中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传承人、留守妇女以及乡村发展急需的城市精英、实用人才、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人员等,逐渐汇集成扎根乡村的人才队伍,成为乡村文化和传统工艺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

首饰《叶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2届毕业作品

同时,城乡文化、资本和工艺、技术要素之间的相互吸引流动,势必引发乡村创新创业热潮,推动乡村文明复兴,让中华五千年文明在城乡双向流动中走向现代化。在这一双向流动的浪潮中,乡村妇女与青年群体迅速崛起,成为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乡村传统工艺经济兴起,乡村文化产业已然成型。现阶段,中国社会已进入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结构不断升级、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新时代,个性化、原真性、品质化的消费成为趋势。尤其是互联网化生产与电商IP经营模式的大规模普及,从根本上拓展了传统工艺传承、传播的空间范围,加速消费由消费数量向消费质量与生活品质协同关系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进一步助推乡村成为城乡经济一体化架构下传统工艺的“原创生产中心”。一系列电商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手工艺品的产销模式,拓宽了传统手工艺人的思维模式,打通了生产价值链和消费价值链,不断优化用户与良品美器及品牌之间的良性互动。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重塑、乡村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手艺农村”诸多生动鲜活的案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增强乡村的文化凝聚力和发展潜力。乡村是一个有内涵、有故事、有人情的共同体,它不仅是血缘、地缘、宗族等要素相互联系后的汇总,而且是本土的、有机的、浑然的、持久地生长在一起的文化整体,表现出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和共同关爱的共有价值,反映出“价值共同体”自然天成的稳固意志。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乡村共有价值的振兴。

第二,充分发挥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传统工艺是参与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生成、发展、传播最为广泛的文化形态之一,其传承的不仅是中国传统技艺和造物思想,还体现了日常生产与生活的智慧,以及由此交织、凝练而成的乡土社会价值体系。其“物性”与“心性”交织重叠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国民集体乡愁记忆的主要载体。

应通过最广泛的手工造物行为将人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化“慢经济”“乡愁经济”与“价值共同体”的叠加效应,同时防止出现片面追求文化旅游增值、开发性破坏等情形。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实践课题。

装扮设计,《瑶台·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设计作品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