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走出去要有世界语言

发布时间:2022-08-25 11:20:51 | 来源:中新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苏向东

中新网北京8月24日电 8月23日,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健康中国科普公益行——“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正式启动。

本次论坛由中国新闻网、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协办。

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医药领域的国医大师、专家学者、政府领导、企业代表共话中医药,力求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传播能力,推动中医药国际间交流合作。

  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8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时表示,在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传承发展、守正创新、把握时代机遇,是中医药要回答的时代之问;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也需要媒体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新闻网希望以此论坛为契机,共同搭建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沟通平台,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医药故事,壮大中医药文化正面宣传,培植中医药文化振兴土壤贡献一份力量。

在嘉宾致辞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石学敏,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原司长许志仁分别致辞。

石学敏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针灸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光临床有效还不行,还得“更规范化、更科学化”。科学化、规范化是针灸发展、进一步推动针灸国际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占领国际标准这个制高点,能够巩固中国在国际针灸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我们要探索用“中西医并重的中国方案”破解人类健康难题,共同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图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原司长许志仁致辞。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许志仁在致辞中表示,想要把中医药做好,在海外打造良好口碑,推进“标准化”是当务之急;在不断商业化的背景下,坚守标准和品质,是中医药安身立命之本。中医药产业发展如今已经迎来最好的历史机遇,一方面,有国家政策的保障;另一方面,中国逐步建立规范化标准,同时在建立健全和提升中医药的创新科技体制。在各方不断努力下,我们一定能真正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同时让中医药走出去、走下去。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发表了主旨演讲。

图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发表主旨演讲。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刘保延认为,将中医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特点,与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在群体层次量化开展临床研究的方法,以及数据科学技术对真实世界海量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利用的技术相结合。回归到中医药古代科学的本源,充分利用数据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使中医药跑上现代科技的高速路,肯定可以使中医药学得到振兴发展,而焕发青春,为健康中国建设以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作出巨大贡献。

图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发表主旨演讲。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曹洪欣表示,应提高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借助新媒体与各种会议等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展示中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科学性与特色优势。同时,加强中医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记忆工程的保护利用与传播,以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认同与文明互鉴,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人类健康,构建“生命至上” “健康为核心” 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华敏,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党委副书记高景华,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那生桑,就“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的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图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圆桌论坛环节。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张华敏认为,中医药走出去既要有世界语言,也要有中医特色的语言。一是指中医药从产品到研发,都应该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标准;二是中医药应该积极地与国际组织合作,制定颁布中医药的技术、术语、服务、专用设备的国际标准,充分不断地提高我国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总之,要坚定中医药的文化自信,不忘未来,面向本来,才能让中医药学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真正在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方面发挥作用。

高景华认为,中医药能够得到外国人的信任,最根本的还是疗效,有了患者的肯定,他就是一名广播员,就会对政府产生影响。我们要勇敢地走出去,要抓住一定的机遇,要想方设法,“主动出击”。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国政府对中国传统医药认可度逐渐增加,相信我们中医中药走出去的机会,服务于世界人民的机会将更大。

那生桑认为,守正创新,是传统医药共同的原则。第一是理论。第二是传统技术,包括药材的采集,道地药材的认定、炮制,处方配伍等。第三是一定要创新,不创新就无法发展。想要让民族医药为人类更好地服务,一定要在临床方面继续做一些工作。

在专题演讲环节,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东表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中医药加速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四百余年的老字号陈李济在历史长河中能够屹立不倒,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关键是在于陈李济贯彻如一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深入挖掘中医药的文化特色,构建了以老字号文化品牌的整体体系;以“大南药”和“大健康”为双轮驱动进行发展;加速产业创新,以百年陈皮为突破口,擦亮“大健康”的时尚品牌。

中东欧中医药学会会长陈震在视频演讲中表示,在当地,实现中医药本土化、国际化是深入人心、扩大朋友圈、扩大产业化和扩大服务贸易领域最重要的一部分,只靠零星的诊所影响力是不够的。中医药一定要以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以中医药培养当地民众的健康生活方式在扩大中医药和服务贸易文化交流中也非常最重要。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中医药文化工作,把民心相通这个桥梁做得更扎实。

  图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巴泽发表专题演讲。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作为一名来中国学中医的外国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巴泽在演讲中表示,想要让中医药在海外站稳脚跟、深入人心,要做到“理解、尝试、效果”。中医有许多专业名词,需要用外国人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解释;需要熟悉别国文化的中医医生,通过免费行医、举办讲座等方式,吸引更多没听说过中医的人愿意来尝试;每个医生都是一位“中医大使”,并以效果得到证明和认可。

图为健康中国科普公益行——“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论坛上,由中国新闻网发起的健康中国科普公益行——“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正式启动。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华敏,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党委副书记高景华,青岛普生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郑志伟博士,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那生桑,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汪晓斌,共同启动“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完)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