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多部宋元版珍稀古籍亮相清宫“天禄琳琅”修复成果展

发布时间:2022-08-03 19:48:3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苏向东 | 责任编辑:姜壹平

中国网8月3日讯 (记者 苏向东)“妙手传天禄 丹心鉴古今——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展”今天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四展厅拉开帷幕,其中清乾隆内府抄本《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十卷》等多部罕见珍贵古籍亮相。该展4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展出善本、普通古籍、中外文现代图书、报纸、档案复制件等不同类型展品共计72种85册(件),其中有一部分为天禄琳琅旧藏的珍贵古籍,大多是经过修复师用不同修复技法修复的曾经严重破损、不同破损类型的天禄珍籍。另配合展出修复过程中精心制作选配的材料和工具等48种,让观众观赏典籍的同时,了解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艺。

“天禄”是传说中的神兽,汉朝宫廷设天禄阁以藏书;“琳琅”原指美玉及玉石之间碰撞的声音,常用以比喻珍贵的书籍,此即“天禄琳琅”藏书名称的由来。“天禄琳琅”是清代乾隆皇帝将皇宫各处藏书中宋、金、元、明版旧书进行择选,掇之菁华置于昭仁殿而成的重要藏书。虽为清宫珍视专藏,但从建立直至20世纪50年代,几经坎坷,磨难频生。期间火、盗、兵、蠹,致使藏书大量损佚。新中国国成立后,通过政府拨交、私人捐赠和单位采访等渠道,国家图书馆共收藏“天禄琳琅”珍籍279部,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收藏数量最多的单位。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中最为珍贵的版本大部分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所藏“天禄琳琅”珍本中,宋元版 (含金刻本)有79部,大多数都是珍贵罕见的旧椠佳本,流传有绪,许多系海内孤本,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物价值、数据价值。2013年,国家图书馆启动“天禄琳琅”珍贵古籍修复项目,历时8年,精心修复了馆藏损毁严重的300余册“天禄琳琅”藏书。本次展览不仅向社会公众介绍清宫“天禄琳琅”藏书,更重点展现了“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的繁难过程、艰巨任务和巨大成就。

图为展出的精品古籍《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目录三十卷》。赵万里主编《中国版刻图录》对此本曾评价:“宋时建本、鄂本、蜀本都直接间接从此本出。此书元丰监本久佚,此为硕果仅存之第一本”。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此次展览分为“天禄零楮册府重光”“精具利器匠心良材”“妙手巧艺古书回春”三个单元。重点展出的珍贵古籍有清乾隆内府抄本《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十卷》,该本详细著录每部书的版本、钤印、卷册等情况,是一部完备的清宫善本书目;宋绍兴二年至三年(1132—1133)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目录三十卷》,赵万里主编《中国版刻图录》对此本曾评价:“宋时建本、鄂本、蜀本都直接间接从此本出。此书元丰监本久佚,此为硕果仅存之第一本”;宋绍定六年(1233)临江军学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十卷》,经文徵明、王世懋、季振宜等明清藏书名家递藏,世所罕见,具有极高的文献和版本价值。

图为已修复的《丹渊集四十卷》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丹渊集》的修复是最棘手的。”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古籍修复专家朱振彬告诉记者,“当时粘连得非常严重,已成书砖状态无法翻阅。修复师采用了蒸揭法,用毛巾包住书,上屉去蒸,反复多次才成功修复。”朱振彬表示,“天禄琳琅”藏书年代跨度大,呈现破损情况复杂、修复材料多样等特征,修复团队针对每一册书进行“个性化”定制方案、开展修复,在严格遵循“整旧如旧、最少干预、过程可逆,抢救为主、治病为辅”的古籍修复原则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展览现场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展览现场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展厅设置了古籍修复场景复原、修复纸样体验等互动项目。在古籍修复室的复原场景区,观众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体验“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的各种修复形式,一起参与守护“天禄琳琅”藏书,在完成闯关后,观众将成为“天禄琳琅”守护人,获得一张电子版“天禄琳琅”守护人证书。而在“修复纸样体验”中,观众可对不同种类的修复用纸进行“科学”检测,通过指定操作可得到一份包括纸张产地、制作工艺、纤维结构等详细信息的纸张报告,增进观众对古籍修复用纸的了解。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