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千黛 | 四十年后有此词——苏东坡坡心甚慰的《醉翁操》

发布时间:2021-12-21 13:03: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千黛 | 责任编辑:姜一平

image.png

董其昌书《醉翁操》


四十年后有此词

——苏东坡坡心甚慰的《醉翁操》

千黛

大才大志之人,才志的发挥,应如流泉飞瀑、秋山过红般自然生发。有没有知音,到了一定时候,不会介意挂怀。对自己一挥而就的作品,潇洒地放开,任人去臧否评传,不再心心念念,胶黏得意。

大诗人的心力多表现在创作上,我们读他们的作品多,读他们的创作谈和创作心理少,读他们对自己作品所写的评价及感受文字,则少之又少。

苏东坡一生才情横溢,诗词文赋、历史政治、水利军事、建筑医药、音乐书画……故事众多。博达通透的他,喻古讽今之言行,常令人不得不击节赞叹。

词学研究大家唐圭璋先生《宋词纪事》里,选了东坡三十五首词,对比别人的平均三四首(范仲淹三首、柳永七首、欧阳修三首、王安石五首、黄庭坚七首、秦观十三首、贺铸三首、周邦彦七首、李清照两首、辛弃疾五首、姜夔四首等),实在是第一扛鼎人。此书选录宗旨,重在词话,重在“词人之韵事流传,亦颇有旗亭画壁之风”,重在“以宋证宋”。正此,则更可勘验,东坡写词,非只为词。词由心出,心在天地自然,民胞物与。

《宋词纪事》中,所记东坡对自己作品的得意流连事,引我注意的有两处。第一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词话《说郛》记载东坡曾问人“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东坡的反应是“公为之绝倒”。这一处,仅此一句话。这个故事,广为流传。

第二处,是《醉翁操》后的词话了。这一处,所记颇多。

《渑水燕谈录》卷第七:庆历中,欧阳文忠公谪守滁州,有琅琊幽谷,山川奇丽,鸣泉飞瀑,声若环佩,公临听忘归。僧智仙作亭其上,公刻石为记,以遗州人。既去十年,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闻而往游,其山水秀绝,以琴写其声为《醉翁吟》,蓋宫声三叠。后会公河朔,遵援琴作之,公歌以遗遵,并为《醉翁引》以叙其事,然调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后三十年,公薨,遵亦殁。其后庐山道人崔闲,遵客也,妙于琴理,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子瞻,以补其阙。然后声词皆备,遂为琴中绝妙,好事者争传。方其补词,闲为弦其声,居士倚为词,顷刻而就,无所点竄。遵之子为比丘,号本觉真禅师,居士书以与之云“二水同器,有不相入;二琴同手,有不相应。沈君信手弹琴而与泉合,居士纵笔作词而与琴会,此必有真同者矣。”


image.png

《醉翁操》琴谱


这段词话,信息量很多。先有智仙与欧阳修的醉翁亭和《醉翁亭记》,十年后有沈遵的琴曲,有沈遵和欧阳修的会面,欧阳修的歌不甚合于琴曲,也因此一直无词流传下来。三十年后,欧阳公沈遵俱成天人,但却有崔闲的琴曲继承,并请东坡补词。而并未去过滁州琅琊山的东坡,何以比欧阳公的所歌更“声词皆备”?并且还“顷刻而就,无所点竄”,没有一处更改。最后,东坡自己可能也被深深震撼到了。按理说,此事最有可能向沈遵儿子本觉真禅师相告的,该是崔闲。但这里却是东坡先生将自己填的醉翁操词书写给了本觉真禅师,证明坡老心里该是非常欣喜倾重此词了。“居士纵笔作词而与琴会”,“沈君信手弹琴而与泉合”,“此必有真同者矣”。词话里,虽无本觉真禅师的反应,但其捧读到东坡信札后的情状,可以想象。

两种水在同一个容器中都未必相溶,两张琴同一个人弹都未必和谐!如此程度的描述,可见苏东坡对自己此番行云流水般的创作,是坡心甚慰甚慰的。

一首词,跨越了四十年,会通着美景天籁、琴曲歌词,跟六个人产生了因缘际会。这样的词,在整个词史中不多有,在整个文学史中也不会多见。看完这一段词话后,我再去读一遍醉翁操本词时,也似乎更靠近了东坡先生的内心,觉出里面的所有真所有美。

顿悟跟这词有关的所有人,都是东坡所言的“曰有心也哉此贤”。于是,我这个见贤思齐的读者,也很想在一个琅然的月明之夜不睡觉,“荷蒉过山前”,去听一听到底是谁吟谁啸谁弹了,世间最真的曲,世间最美的歌。


附:苏轼醉翁操

琅然。清圆。谁弹?

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image.png

千黛近照


千黛简介:

号妙飞天。诗画世家,灵韵妙悟,工诗文书画。毕业于北京大学,【抱千堂】主人。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其著作《倾城之蝶》《问鹧鸪》《天地大美—王广才画作精品集》《“不似”的浪漫—张茂材画传》已先后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及广州市图书馆并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内蒙古大学、山东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等图书馆。《五福临门》《绿憩》等画作由中华慈善总会等收藏。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