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故宫与敦煌的第二次相会

发布时间:2021-12-06 15:18: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葛蕾
2021年9月17日至11月18日,“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分为“丝路重华”“万象人间”“保护传承”3个单元,展出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共188件。展品还包括敦煌壁画临本35件、复制彩塑6身、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70余幅。摄影董芳/人民画报罩内西墙上有一幅乾隆帝命姚文瀚所画之通景画,通景画描述的是妻儿欢度春节的场面,其中左侧女子手中便拿有一个串有三个鼓框的小手摇鼓正吸引孩子的注意。故宫藏戏曲文物中也有串有九面小鼓的神仙鼓,鼓面绘太极图案。

在故宫午门红墙下欣赏莫高窟的精美壁画和彩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敦煌”字样的汉简、故宫宝华殿的旃檀佛、唐胡腾舞铜俑等180余件(套)精品文物,3个原大复制整窟、35件壁画临摹本,70余幅高清复制壁画,6身复制彩塑等在故宫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展出,“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让故宫和敦煌莫高窟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相会。人们能够近距离欣赏交相辉映的珍宝,领略到中华文明千年华彩汇聚的两大代表——敦煌石窟与故宫的魅力。

穿越千年到敦煌

走进位于西雁翅楼的展厅,脚下是一段铺满飞天图案的甬道长廊,仿佛让人穿越到千里之外,来到大漠之中的敦煌。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丰富、多种文明交汇、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群。展览中,展出了由常书鸿等临摹的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九色鹿”“舍身饲虎”图及各种经变图等,可以看到敦煌壁画中最为经典且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壁画很多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标杆之作,从中可以看到中国艺术的递变历程和脉络。”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研究馆员、展览策划娄婕说。而来自罗马帝国的鎏金银盘、贵霜王国及波斯帝国的金银币,唐三彩牵驼俑等,与壁画共同闪耀丝绸之路的千年光彩。

在展厅内,几只残留红色、黄色、石青、石绿颜料的唐代陶碗引人驻足观看。它们出土于莫高窟前殿堂遗址,被推断为古代画工使用的调色碗。古代壁画绘制一般要经过起稿、着色、勾线等步骤,所使用的颜料为天然矿石制作而成。通过经过岁月沉淀的调色碗,似乎可以看到当年画师们在洞窟中描绘的景象。

在展览中遥望古代生活

敦煌莫高窟被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塑记录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敦煌壁画和雕塑中的许多供养人形象,为后人研究古人形象、服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为延展服饰知识,也展出了故宫收藏古代妇女用的点翠头花、什锦梳具、丝绣荷包等。

敦煌莫高窟有超过370个洞窟有表现天国仙乐的壁画——乐舞图,描绘了基于现实社会中宴饮奏乐、乐舞供养神明的场景,是研究古代音乐舞蹈的重要资料。敦煌壁画中的乐器涵盖吹奏、拉弦、弹拨、打击等约50种7000余件,其中有些早已失传,有些还能在千年后找到可对应的实物。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琵琶、排箫、古琴等,都是在莫高窟壁画中出现过的乐器。

为了这次展览,故宫博物院从乐器、家具、织绣、器用、书法、绘画等藏品类别中拣选出与敦煌壁画中各类文物相承续的部分,展现中华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研究馆员罗文华表示,此次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文物大都带有敦煌和丝路元素,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千年文化传承的脉络。

作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故宫博物院与敦煌研究院共同见证了中国文物事业的发展历程。在东雁翅楼的展览第三单元,以珍贵档案、影像、文献及文物为载体,展现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关怀下,故宫博物院与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护研究、文化传承弘扬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文章来源:人民画报)

旃檀佛,又称旃檀瑞像,据元人程钜夫所作《敕建旃檀瑞像殿记》记载,旃檀佛原作最初供奉于印度,3世纪传入龟兹,4世纪由鸠摩罗什携带至凉州,后辗转供奉于长安、江南、上京、终至北京圣安寺供奉。后据《圣祖御制旃檀佛历代传祀记》载,清康熙四年(1665年)敕建弘仁寺,将旃檀佛迎请在此供奉,后未再移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旃檀佛原作或随弘仁寺一同毁于战火,至今下落不明。旃檀佛是清代北京最重要的圣像之一,受到当时满蒙藏汉各族信众的礼拜。清代宫廷中,旃檀佛供奉亦盛极一时,仅乾隆时期就曾下旨对弘仁寺旃檀瑞像进行过多次复制,此为乾隆复制品之一,原供奉于故宫宝华殿中。
莫高窟第320窟(整窟原大临摹) 此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创建于盛唐(中唐、宋、元重修),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主室为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主室近方形,窟顶藻井画云头牡丹井心,周围方胜纹、半团花、菱形纹、团花、鳞纹、垂角铃幔帷边饰以朱、青、绿敷色叠韵,色彩浓艳厚重,保存犹新,四披千佛。
刺绣佛画(局部) 这件刺绣佛画属寺院供奉物,残存原件的三分之一,包括说法图、横幅花边。虽残损严重,仍可见一佛、一菩萨、五位供养人以及各种纹饰。此绣品以绸为底,满地施绣,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幅满地绣佛像,体现了东晋到北魏期间丝织品满地施绣的特色。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局部 常书鸿临摹) 画面依据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文绘制,记述了蜀宾国僧人佛陀波利翻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缘由。作品对于自然的描绘十分精彩,国中青山疊翠,细水蜿蜒式的城郭,构成了一幅田园诗般的山水画。这些山水以线条勾勒轮廓,青绿重彩,应是面史记载的青绿山水画法,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狮子陶模范 古代匠师们在制作塑像时,除了木骨泥塑外,也使用泥范(即泥制的模具)制作中心柱或洞窟壁面上的影塑,以及塑像身上的璎珞、串珠、花冠等局部装饰。批量生产可提高塑像制作的效率,满足众多供养者的需求。
高脚灯盘 1965年3月莫高窟二期加固工程时,在第119-120窟前泥沙层,地表下60-70厘米处发现。
三彩凤首壶 胎呈白色,平沿,细颈,凤首口颈,凤口衔宝珠。腹部两侧布满珍珠纹,正中 饰三彩浮雕团花,四周环绕叶纹。彩色莲瓣纹装饰足部,造型别致。通体交错饰绘鲜亮的红、黄、青三种釉色,绚烂多彩。
三彩牵驼俑(局部) 牵驼俑施黄绿色釉,头戴黑色幞头,浓眉大眼,蓄八字胡,身穿翻领窄袖右衽袍,袍长及膝,足穿长筒靴,呈牵驼状,是丝绸之路上胡商形象的生动表现。


供养菩萨胡跪像 彩塑作半蹲半跪的“胡跪”姿态,造型精美,简洁纯朴,塑工谨严,线条明快流畅,妆色淡雅,神性的庄严中,散发着人间气息。
都督夫人礼佛图(段文杰临摹)
点翠凤凰纹头花(一对) 头花为清代女子簪发用的首饰,这组头花为两件,组成一对,又名“鬓钗”,使用时插戴于两鬓,一边各插戴一个。鬓钗为宫廷女性常用首饰,也是清代中期以后制度所规定低等级皇族女性出嫁时的陪嫁首饰。这对鬓钗的簪面为凤鸟,凤鸟用点翠工艺进行装饰,周身铺设了浅蓝色翠鸟毛,关键部分铺设用另一品种的宝蓝色翠鸟羽毛。根据这对鬓钗的参考号,可知其原先存放于寿康宫。寿康宫为清代各代皇太后的居所,太妃、太嫔亦随居于此处,因此推测这对鬓钗为清代太后或晚年妃嫔的遗物。
石青色缎缉线绣双鹤莲花纹皂鞋 木跟平底鞋,外裱一层白布,百纳布底。鞋帮由石青色缎制成,缎面以缉线绣莲花双鹤纹,绿皮压缝。缉线绣是刺绣的一种技法,用强捻的合股线缠绕在另一根强捻的合股线上,以此线做为绣线,刺绣花纹时平钉于上,鞋面上的莲花、仙鹤是以此方法绣成。此鞋刺绣精美,色彩采用二色、三色晕色,柔和典雅,为清代宫廷后妃所穿。
彩绘陶犬 泥质红陶,犬和底座分别捏制后粘接在一起,其中前肢内部以铁丝为骨架作支撑,通体施白土,外涂枣红色彩,生动写实。
华盖 源自莫高窟第329窟初唐时期的华盖图像。整座华盖叠层形式组合而成,从花心到花瓣采用宝相花花型,立体构成;将敦煌壁画中的平面华盖,幻化成灵动的三维形体。
神仙鼓神仙鼓应是小手摇鼓的变体,将多个手摇鼓串于一体共同演奏,在宁寿宫玉粹轩殿内明间罩内西墙上有一幅乾隆帝命姚文瀚所画之通景画,通景画描述的是妻儿欢度春节的场面,其中左侧女子手中便拿有一个串有三个鼓框的小手摇鼓正吸引孩子的注意。故宫藏戏曲文物中也有串有九面小鼓的神仙鼓,鼓面绘太极图案。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