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与商文明时空对话 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探秘

发布时间:2024-02-29 09:38:43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张羲轮 | 责任编辑:张静

2月26日,国内首个全景式呈现商代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在河南安阳隆重开放。该馆全年无休,每日8:30至17:30向公众开放,游客现可通过“殷墟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和殷墟景区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

新馆拥有约2.2万平方米的展厅面积,陈列着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近4000件套文物,其中超过四分之三为首次与观众见面的珍贵文物。开馆当天,央广网记者来到殷墟博物馆新馆体验、了解商文明曾经的辉煌,并采访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

  殷墟博物馆新馆(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陈星灿表示:“我觉得殷墟博物馆新馆可以高度概括殷商文明达到的成就,可以充分展示殷商文明达到的成就,它既是一个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研究的平台,希望我们广大的老百姓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商代文明。”

刻辞卜骨,安阳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发现,上面发现了93个单字(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何毓灵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殷墟经过近百年的发掘,成就皆汇于我们这个馆内。过去我们认知中的殷墟范围广阔,达30平方公里。然而,近十年的考古发现表明,实际面积可能更为庞大。此外,殷墟它本身持续了将近300年,它不仅是空间范围大,它时间的范围也很长。商人才自豪地称自己是‘大邑商’或者是‘天邑商’。”

  “车辚辚,马萧萧”车马遗迹展(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同时,何毓灵分享了他对考古工作的见解:“考古是一门遗憾且破坏性的科学,而我们的目标是最大化地提取信息,最小化地破坏。殷墟始终是我们的实验田,我们在此尝试各种考古方法及跨学科合作,以更全面地解读这一古代文明。”

“亚长”牛尊,牛尊造型为写实的水牛,牛身布满龙、虎、鸟、鱼等动物纹饰,牛颈部下方及器盖内壁有铭文“亚长”(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对于未来的工作方向,何毓灵表示:“从宏观角度看,任何考古项目都应始于布局规划。然而,考古学家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我们不应单纯追求发掘面积,而应致力于最精准地发掘,最大化的信息获取。”

新铸造的青铜器呈现出金色光泽,殷墟博物馆新馆将司母辛鼎复制品与真实文物的并列对比(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开馆当日,一群小学生在安阳市灯塔路小学大队辅导员李欣的带领下来到博物馆。李欣对记者说:“今天是殷墟博物馆正式开馆的第一天,我们学校组织带领学生们走进殷墟博物馆,希望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能更深刻地了解家乡文化,未来能更好地弘扬和传承。”

  陶牛形器(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游客张女士向记者分享了她的喜悦:“展馆内的青铜器和出土文物让我领略了河南的风土人情,非常开心。”

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开放,为公众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体验,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商文明的辉煌,期待更多关于殷墟的精彩发现和故事在殷墟博物馆新馆续写。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