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宇
西汉汉成帝建始年间,陕西关中地区一连下了四十多天雨,雨水所过之处,墙屋倒塌,田地淹毁,道路泥泞,人们困在屋中不得出,这让人们不由得感到绝望。恰恰此时有人相传,还会有更大的雨,一传十,十传百,传着传着这句话就变成了“一日之内必有大水”。这句谣言还有不同的版本在流传,京城长安,百姓们恐慌至极,纷纷准备逃离关中,老弱因为跟不上人潮哀嚎遍地,场面非常混乱。大将军王凤听闻此谣言后,命令工匠赶紧准备大船,好在大水来时及时保护皇帝,并且召开紧急会议,让无法登船的大臣们,携家带口先往城墙上跑。大将军这番话,让谣言变成了灾难预警,于是恐慌更加严重了。
《桃花扇底看前朝》 许石林著 天地出版社
左将军王商对此却表示怀疑,他在朝堂上问大家,古书中黑暗无道的朝代也没被大水淹过,国泰民安的汉朝为什么会有这种灾难?而且水从哪里来?围绕长安的几条河流地势都低于长安,怎么会淹掉长安城?如果水从秦岭来,秦岭哪来那么多水?这些问题点醒了众人,汉成帝也反应过来这是谣言,当时就想抓来造谣的人问罪。但王商说,百姓现在正处于慌乱中,此时抓人更是乱上加乱。现在首先要让各级官员该干什么干什么,不要上城墙,不要慌张,只要官员们镇定自若,百姓自然也就平静了。汉成帝按照王商的对策照办后,果然逐渐平息了这次骚乱,待雨季一过,一切也就恢复正常了。
对谣言的处理有周厉王那种捂住人嘴的,有秦始皇那种株连杀光的,也有文中汉成帝大事化了的。这些故事多内化为古代王朝对于处理同样事情的实践经验,或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闲谈趣闻。历史可以不那么严肃,在我们熟知的兴亡更替的大框架中,历史还有另一番样貌。
作家许石林摘取了古代各种玩味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并把它们汇编起来,成为一本类似《世说新语》的古代闲文轶事集,取名《桃花扇底看前朝》。书中的小故事在现实残酷的历史中,显得如此可爱并富有智慧。历史上那些小人物,也值得被书写。
宋朝有个人叫张咏,“水滴石穿”“不学无术”这两个成语均出自他。张咏其人文武兼备,又聪明能干,但性情暴躁。自以为文章漂亮,科举却名落孙山,他不是沮丧也不是奋发图强,而是暴怒将儒生穿的衣服扯碎,然后上山学道去了。后来张咏到益州做官,地方有个小官也是读书人,张咏让地方官员间互相提意见,这个小官不愿意做。张咏就说,不做可以,等你退休了再说。这个小官也是暴脾气,退休就退休,随即写了辞职申请,其中还发了两句牢骚“秋光却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兴浓。”张咏看过后不但没生气,还格外欢喜,跑去找到这个小官给他道歉,欣赏他的才华,用诚意把他挽留了下来。张咏虽然毛病很多,但他却为人宽容,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格外热情,不会憋着给人穿小鞋。
张咏初到益州时,当地小吏按惯例刁难新来的官员,流水一样的官员和铁打的本地吏役本就不对等,吏役经常靠给官老爷下马威,来试探深浅。但这回撞枪口上了,张咏立马就教训了这个刁难人的老油条,给他戴上了枷锁。而这个老油条开始犯浑,死活不肯将枷锁摘下来,故意让张咏难堪,并跟众人说戴上容易,脱下来难。张咏的暴脾气容不下这个,当时就叫人把他按在地上,手持大刀,一刀一刀地砍枷锁,边砍边说:这有什么难的!这个举动不光吓惨了老油条,还镇住了小吏们,迅速掌握了权力的主动权。
这样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在官场中很难不得罪人。张咏批评宰相后,宋真宗挡住了宰相对他的报复,看了他的诗文后,还赠给了他一柄极其精美的扇子,以此表示赞赏。皇帝的知人善任,也让臣子的本心得以保留。
作者以伦理道德作为这本书的编排核心,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相信美好与善良,从古人的身上重拾那些曾被人称为迂腐被摒弃的礼义廉耻,以趣闻轶事的戏谑方式从历史人物的小故事中去寻找智慧。那些言语、事迹,往往让人拍案叫绝,让人们体会古人世界中的真善美。
当然,以人物品评来歌颂传统美德,在著书立说的本意上就有说教味道。这点作者毫不掩饰,将他坚持的道德写在其中,真可谓“怀的是忧世之心,批的是歪风陋习。写的是崇古之文,评的是道德仁义”。
在笔者看来,这本书的最佳阅读方式就是用所谓“不严肃”的历史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即使一知半解,也能感受到还有如此多生动可爱的人在这个世界活过——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治愈吗。(洪宇)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