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19日讯 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与广州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个体记忆里的家国往事”口述纪录片研讨分享会,以及公共图书馆纪录片公益版权制度研讨会日前在广州图书馆举办。
本次“纪实影像照见未来”系列研讨活动,旨在讨论口述史纪录片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面向公众传播口述史文化;讨论纪录片的公共价值与市场价值,推动优秀纪录片入藏图书馆,实现纪录片的再传播,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纪录片导演、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主任田苗,纪录片《九零后》导演徐蓓,《1950他们正年轻》导演宋坤儒参加了1月16日举办的“个体记忆里的家国往事”口述纪录片研讨会。
会上,各位嘉宾对口述史与纪录片的结合发表了精彩的观点。张同道认为影像是一种全息传播。当影像与口述结合时,将宏大历史转化为了个人历史,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回忆生活,反映时代,具有无限的可能。徐蓓强调采访者的诚意和共情能力比任何采访技巧都更为重要,并分享了如何在口述史访问中塑造人物性格,呈现人物关系。面对大量口述史访问素材,如何呈现这个难题,宋坤儒讲述了自己创作《1950他们正年轻》的心路历程,最终他以展现老兵的情感为宗旨,力图带给观众情感上的触动与共鸣,赋予历史以温度和态度。田苗从人类口头传统的起源讲起,人类借助口头传统传递信息、传授知识的历史要远远早于文字。现代口述史关注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以及不在传统历史叙述体系里失声的大多数,口述史纪录片展现个体记忆里的家国往事,他期待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
1月17日,来自图书馆学界、业界以及纪录片界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公共图书馆纪录片公益版权制度展开研讨,为图书馆如何对接纪录片产业出谋划策。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陈传夫认为,纪录片版权要为图书馆发展服务,而不能成为限制图书馆服务的理由。他建议将图书馆收藏纪录片纳入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建立纪录片交存制度,发挥图书馆对纪录片的公共保存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版权特权和优惠政策,建立纪录片版权集体管理机构,促进纪录片收藏的效率与公平。田苗表示,图书馆收藏纪录片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站在国家文献安全的角度,保证包括纪录片在内的所有文献有一个安全的永久保存版本,二是通过纪录片的收藏与服务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职能,因此建立纪录片公益版权制度至关重要。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大立呼吁中视协、中广联和首纪协三家机构建立起纪录片行业的协作体,共同推进图书馆纪录片典藏工作。
国家图书馆于2012年启动了中国记忆项目,进行口述文献、影像文献等新类型文献的采集、收藏与服务,并且以中国记忆项目为抓手,积极地参与到了纪录片的收藏、交流与传播之中。与社会机构合作共同主办了包括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等多个纪录片节展。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