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烟台市散文学会“黄海潮讲坛”踏浪启航

发布时间:2025-04-15 13:24:16 | 来源:烟台市散文学会 | 作者:邬勇、崔景友 | 责任编辑:姜一平

春暖花开时,文学新天地。4月13日,由烟台市散文学会主办,莱州市作家协会、海阳市作家协会、栖霞市散文学会、蓬莱区作家协会、莱山区作家协会协办的“黄海潮讲坛”第一期在烟台市文联艺术中心成功举办。烟台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烟台散文》执行主编刘艳琴结合几十年的创作经验,向大家分享了《散文写作的几个关键》,引起强烈反响。

“我们要相信读者是有智慧的。我们要学会隐藏,把创作者的‘我’隐藏在笔下人物、环境后面,让笔下的人物、环境自己呼吸、自己说话、自己表现,让它们自己跟读者互动,相互撩拨情思,让读者自己去感悟。”刘艳琴围绕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四要素”,分享了题目的拟定、材料的选择和组织、结构的布局和安排、艺术化的表达、散文的避忌等“五个问题”。

创作初期的结构无意识,中期炫技爱玩技巧,结构主义、反结构主义等有关思潮层出不穷。到底该如何布局我们的文章结构?刘艳琴老师指出,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记住“主题统领”“逻辑自洽”“顺应读者心理”,文章“骨骼”就会很坚挺,结构就会很合理,行文就会很顺畅。

文学的根本是审美,审美的主体是语言。刘艳琴认为,优秀的文学语言是重描写轻议论的,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应根据主题选取新鲜的、典型的材料。刘艳琴贴心地指出一般散文创作中经常出现的过度修饰、结构松散、情感虚假、主题模糊问题,很有警醒作用。

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讲座,让大家受益匪浅、收获满满。讲座过程中很多人频频点头,脸上若有所思,或呈恍然之色。刘老师的讲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大家对文学对散文写作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

在互动环节,大家踊跃发言,纷纷提出自己心中关于散文写作的疑问、困惑,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想法、见解。现场气氛融洽热烈,大家畅游在兼具文学美感与思想深度的奇妙之旅中。

讲座由烟台市散文学会副会长、烟台市文学创作研究室副主任邵明媚主持,并受会长邓兆安的委托,对会员提出殷切希望:坚持学习积累,不断厚实基础;守住初心,坚守阵地,不断增强政治觉悟和政治鉴别力;胸中有格局,善于团结人,不断涵养和提升个人的道德情操;学会将为大家搭建更多更高更好的平台,希望广大会员踊跃参与学会活动,创作更多具有时代精神、人民风貌、胶东气象的精品佳作。

讲座结束后,散文会员以各种形式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抒发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于大卫:烟台市散文学会“黄海潮讲坛”开启了散文创作崭新的局面。我做为老作者,听后深感“不能以老自居,一切应从零开始,向年轻的散文大家老老实实学习!”。刘艳琴的讲座高屋建瓴,既有当今散文创作的高度又有实实在在的创作底气;讲座见解独特。不是人云亦云的老套话,而是结合自己散文创作的实践经验,娓娓道来,让人心悦诚服;讲座诗情画意。讲座本身即是“钟声”的“黎明”又是耐人寻味的“短笛”。娓娓道来,让人入境,“体味”散文创作的诗情画意;讲座品尝诗味的人生。这点,刘老师在回答烟台大学学生的提问时意味深长:散文创作是自己的美好的人生!渴望“黄海潮讲坛”越办越好,烟台是诞生作家的圣地!

杨强:充满正能量的讲座,蛮有人情味的组织!收获满满开心满满的一天!为烟台市散文学会行稳致远送上祝福!预祝烟台散文人创作更多脍炙人口的好散文。

盛作江:很遗憾没能到讲座现场,即便隔着屏幕,也深深被会场的热烈气氛所感染。每一个精彩观点的分享,每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仿佛都近在咫尺。衷心希望烟台散文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独特与纯粹,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开拓创新,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加入。愿每一位创作者都能在这片文学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源泉,书写出脍炙人口的佳作,让烟台散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陈辉:今天的讲座真是精彩,干货满满!以前自己写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凭着感觉在写,虽然大部分感觉也都对,能够契合刘艳琴老师今天的讲座精神,但远未上升到一个理论性、系统性的高度去思考、去认识。今天听了刘老师讲座,深受启发,受益良多!非常感谢学会组织这样一个精彩活动!感谢刘艳琴老师的倾囊授课!

姜少杰:我不仅收获了满满的知识,更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很多温暖与感动!刘老师的讲座使我确信:只因为心中有共同的文学梦想,我们才会相聚在烟台散文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烟大学子曲佳庚:今天有幸参与“黄海潮讲坛”才能接触到散文学会,真是有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我们可能没有很高的专业水平,但是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和青春的活力。

莱州一中退休教师、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付桂香、莱州市金城镇中学正高级教师、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于鸿丽、烟台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福山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商莉莉发来视频祝福。

“黄海潮讲坛”是烟台市散文学会精心培育创建的文学讲座品牌,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会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烟台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秀丽表示,“接下来,散文学会还将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学讲座,希望通过讲座为烟台带来知识、文化等方面的传播和滋养,始终坚守‘浓厚散文氛围、培养文学新人、弘扬地方文化’的学会宗旨,为建设‘文化烟台’添砖加瓦。”

当日,大家还参观了《胶东文学》编辑部。《胶东文学》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及众多享誉全国的胶东籍作家及其作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来了丰盈的文学滋养,并在潜移默化中让生生不息的文学光芒照亮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之路。

(文:邬勇、崔景友 摄影:林惠芝、刘宜鑫 摄像:刘宜鑫、赵宗琦)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