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江山如画|山西太原生态治理和谐宜居 古典人文复兴活化

发布时间:2023-12-01 16:04: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静 | 责任编辑:谢荣宇

中国网太原11月30日讯(记者 张静)经过20余年的持续修复治理,“一水中分”的汾河景区已成为“重现锦绣太原城”的有机载体。古朴、典雅的晋祠古木参天,殿阁林立,亭台相间,自然山水与人文遗存交相辉映,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探寻。11月30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采访团走进山西太原,感受锦绣太原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生态治理之成效。

晋祠: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文化表达融合发展

太原晋祠圣母殿外景   中国网记者 张静 摄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晋水之源头,为晋国宗祠。它肇始于西周、孕育于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北宋、扩展于明清。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长、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祠庙式古典园林,晋祠是一部记载着三晋历史的线装书,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近年来,晋祠博物馆深挖三晋文化内涵、依托晋祠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创新引领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据晋祠博物馆副馆长邱萍介绍,晋祠景区打造了“晋心远扬”——晋祠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体验综合项目,项目主要包括实景演出、文化节事、沉浸体验、数字展示、研学互动等七大类,逐步完成从静到动,从传统观光到体验游憩的系列转变。

据悉,2023年举办的“国风当燃”——第四届晋祠国风文化节,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深入融合新理念,丰富了节目形式,包括舞蹈、演唱、汉服走秀、乐器演奏、国风游园等活动,为广大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国风文化和国潮游乐体验。

此外,晋祠博物馆还与太原市话剧团联合打造的原创话剧《唐风晋韵话晋祠》,同样受到游客青睐。其分为《桐叶封弟》《三家分晋》《豫让刺赵》《晋祠之铭并序》《水母娘娘的传说》《铁人传奇》以及《千古名人咏晋祠》7个剧目,以晋祠历史和传说典故为背景,将历史与戏剧艺术完美融合,带领游客沉浸式回眸晋祠千年历史,探源三晋文化。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办公室负责人赵涛介绍,晋祠天龙山景区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一步将抓紧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实现景区服务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汾河:打造城市“文脉延续、人水相亲”的优美环境

太原汾河晋阳桥  中国网记者 张静 摄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太原城区段43公里。历史上河宽水急、风景优美。但20世纪90年代末,因河道无序开发、水源枯竭等原因,汾河太原城区段一度出现断流和水质污染的状况。

据汾河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工程于1998年10月开工,经过20余年的持续修复治理,尤其是近10年的强力推进,2021年9月全面完成全长43公里的生态治理修复工作。“游客在景区内时刻能感受到‘山环水抱、岸绿水清、景致协调、文脉延续、人水相亲’的优美环境。”汾河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说。

据悉,汾河景区绿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11.5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西湖水量,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Ⅲ类标准以上。

对于太原城来说,汾河不仅关系生态,更关乎人文历史。在汾河治理三期工程晋阳桥段,远处西山苍茫可见,数百米宽的汾河河道波光粼粼。在汾河晚渡景点,登临楼船造型的石舫,可感受西山美景,重温古人在此留下的千古名句,感受太原人文历史之传承。

“现在,汾河景区常年有大批禽鸟栖息。一到秋冬,拍鸟、观鸟就成了摄影人的保留节日。天气好的时候,景区游人密集,沿着汾河骑行成太原人的新时尚,我们也乐意向外地亲友推介汾河景区”。一位摄影爱好者王昕说。

据介绍,太原市持续加强对汾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近年来,按照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的综合施治治水思路,太原市同步推进矿山治理、造林绿化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恢复、土地综合整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六大工程,努力使汾河逐步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