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推动数字文艺作品规范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5 14:35:39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宋雪 | 责任编辑:秦金月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 宋雪)近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数字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如何推动数字文艺作品的规范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新业态模式,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带来了相关的提案,建议对数字文艺作品进行许可证式管理,进一步提升数字文艺作品制作规范化、标准化,打造中国数字文艺作品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近日,田沁鑫接受央广网《做客央广网》栏目的独家采访,讲述科技助力文艺作品传播、老戏骨“传帮带”等戏剧舞台背后的故事。


  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接受《做客央广网》栏目专访

数字线上演播并非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田沁鑫相信,数字文艺作品势必是未来戏剧的发展方向,而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还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立体的观赏体验。

“我国在迈向建设文化强国、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必然要呈现出东方大国的恢弘气象,而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在田沁鑫看来,数字线上演播和数字化产业发展并非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科技会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好的文艺作品。

在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初步尝试始于2017年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的一部话剧。“当时,我们运用了八台摄像机做到了‘现场拍摄、瞬时剪辑、即时投屏’,演出效果非常好,好多90后00后年轻观众买票反复观看。”

2018年,国家话剧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的《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创新探索“戏剧+影视”拍摄模式和“1+N”多舞台空间模式沉浸式表达,在收获好评的同时成功“出圈”,引起了无数观众的情感共鸣。

2022年,国家话剧院创排了聚焦通信兵战斗生活的话剧《铁流东进》和致敬革命文艺先辈的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一场话剧的线下售票价格均价几百元,但线上票价就几元甚至更少。《铁流东进》开演后一票难求,单场收获70万的线上票房成绩。而《抗战中的文艺》首次实现中国舞台剧在互联网12个平台同期线上演播,首播当日点击量破千万,相关的微博话题量阅读总量超过21亿……”线上演播取得的成绩让田沁鑫切实体会到戏剧艺术传播的更多可能性。

文化+技术 一定能创作出好的戏剧作品

近年来,许多高质量文艺作品都以传统文化作为创作主题,掀起传统文化旋风的同时展示了坚定的文化自信。田沁鑫认为,这种文化自信源于中国人对民族文化和精神根脉的一种觉知。“我们有了这种觉知,才会有自觉,有自觉才有自信,有自信才能自强。中国传统文化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文化和现代技术结合一定能创作出好的戏剧作品。所以我认为探索戏剧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必须要做的事儿。”

当然,戏剧和网络的融合不会止步于网络直播。“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建设戏剧现场云演播平台和数字智能演艺基地。”田沁鑫表示,要实现戏剧线下创作与线上数字化创作的全面融合,通过数字的方式,让精彩的中国故事不只在线下剧场里传播,同时能被更多全国观众甚至全世界的观众看到。

崇德尚艺是文艺工作者一生的功课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近几年,观众对于德艺双馨的老戏骨的赞许和呼声越来越高,对一些劣迹、失德艺人越来越零容忍。田沁鑫认为,崇德尚艺是文艺工作者一生的功课,剧院老戏骨“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当下依然十分必要。“我们一直非常重视艺术家的培养,剧院有着很好的‘传帮带’传统。有时候老一辈演员在舞台演出的时候,在后台的青年演员甚至不敢说话,因为他们看到了殿堂级的老艺术家对待艺术严肃认真的态度,看到了他们的以身作则,自然心生敬畏。”

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为吸引更多年轻力量加入创作团队,2022年,国家话剧院推出“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带动年轻创作者对古典文学进行研究。“我们在创意之初,就想到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首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守住传统文化之正,创意时代表达之新。”田沁鑫介绍,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对青年导演们的训练,要求以现代人的视角挖掘典籍思想的精神内涵,用现代白话的方式,用新的艺术形式,昂扬地表达中国文化自信。

春节过后,戏剧舞台现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访谈中,田沁鑫向观众推荐从12部青年导演剧目中选取出来的两部优秀作品《蓟州疑云》和《三生路》。“这两部作品经过进一步打磨提高,将成为大剧场剧目,并作为线上演播的剧目在互联网平台推出。”田沁鑫希望,“通过对青年创作人才的培养和引领,更多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作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文艺的力量。”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