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2021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入围展”开幕 融汇艺术与学术

发布时间:2021-11-29 11:13: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芃芃 | 责任编辑:谢荣宇

中国网11月29日讯 昨日,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研究中心“2021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入围展”在北京开幕。该展览公开展示了中心“2021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征集中获选的五份入围方案,主题囊括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媒介与网络、艺术与科技、城市与居所等。

“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是由OCAT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持续性年度计划,旨在推动展览策划和学术研究的结合,首次举办于2018年。该计划在鼓励策展人深化展览项目理论维度的同时,也鼓励美术史研究者和批评家将展览作为拓展学术研究的方式。执行馆长、著名美术史学者巫鸿在展览前言中提到,“(该计划)所针对的是美术史和当代艺术中‘实践’与‘学术’相互分离的状况。这个状况来源于一个传统的分野:美术馆和策展人处理作品、展场、设计、装备等实际事务;美术史研究者和艺评家则专注于史学和美学层面的思考和著述”。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投稿的入围方案在完整度、研究深度和广度上皆有新的呈现。评委将方案的研究性作为评审的最重要标准,最终共选出五份入围方案:“碎镜的流动:界限感知中重写‘现代性’”(策展人:金佐宁);“为何一切尚未消失”(策展人:卢俊彦、薛雨竹);“乐观主义的脆危之域——失败的再定义与再生产”(策展人:黄羽婷、李利、孙佳翎、徐智博);“围棋,一个当代艺术的研究实验——从吴清源到AlphaGo”(策展人:杨之彦、陈嘉艺);“算法:展览知识生产的魔术师”(策展人:张天钢)。

其中,“碎镜的流动:界限感知中重写‘现代性’”聚焦于如今依赖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试图拥抱“现代”与“进步”的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形式,拷问它们是否在与其地方性和当代生活的脱节中,走向不可逆的“遗产化”;“为何一切尚未消失”从对智能技术的反思切入,通过展览作品中的微妙隐喻,开放式地探讨真实缺席的未来社会新秩序;“乐观主义的脆危之域——失败的再定义与再生产”思索建筑实践和城市空间营造中,“失败”如何作为一种生产力重塑既有的空间形态;“围棋,一个当代艺术的研究实验——从吴清源到AlphaGo”瞄准作为“四艺”之一的围棋,探寻在当代语境下,作为“旧媒体”的围棋如何超越其本身作为游戏的属性,在与文化实践及艺术创作交融的过程中产生更多元的可能;“算法:展览知识生产的魔术师”则探索人工智能的技术边界,在对算法策展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梳理的同时,以算法作为工具探索未来展览的可能性。五组策展人都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代社会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下的暗涌,显现出了对自身研究议题的深刻思考。

据悉,本次方案展将持续至2022年2月20日,其后将参照特邀评委意见及观众对入围方案的反馈,选出一份优胜方案,在方案展结束后通过OCAT研究中心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公布,并于2022年举办。

OCAT创立于2005年,2012年4月正式登记独立为非营利性美术馆,并构建了布局全国的当代艺术馆群,是由中央企业华侨城集团赞助的新型艺术机构。其中,OCAT研究中心是OCAT在北京设立的非营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以研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

   
“碎镜的流动:界限感知中重写‘现代性’”策展人导览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围棋,一个当代艺术的研究实验——从吴清源到AlphaGo”导览 图/中国网 张芃芃
   
“算法:展览知识生产的魔术师”策展人导览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碎镜的流动:界限感知中重写‘现代性’”展览现场 图/中国网 张芃芃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展览现场 图/中国网 张芃芃
   
“乐观主义的脆危之域——失败的再定义与再生产”展览现场 图/中国网 张芃芃
   
“围棋,一个当代艺术的研究实验——从吴清源到AlphaGo”展览现场 图/中国网 张芃芃
   
“算法:展览知识生产的魔术师”展览现场 图/中国网 张芃芃
   
展览海报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