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顶级国宝《避暑宫图》将现身秋拍 高花阁宋元书画珍藏揭秘

发布时间:2021-11-03 11:04: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苏向东

中国网11月3日讯  由顶级国宝《避暑宫图》领衔的高花阁七件宋元书画将于11月14日-17日亮相北京中国嘉德2021年秋拍预展。

此次现身秋拍的《高花阁鉴存——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纪念专辑》包括郭忠恕(传)《避暑宫图》、马远(传)《松下弹琴图》、赵孟頫《竹禽图》、马远《松泉高士图》、赵雍《寒林图》、佚名《秋林牧童图》、王冕(传)《梅竹松石图》。

“高花阁鉴存——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学术座谈会现场

围绕七件宋元书画珍藏,业界十余位专家日前聚首上海开展“高花阁鉴存——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学术座谈会,解读国宝背后的故事,聚焦当代著名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谢稚柳陈佩秋伉俪在古代书画鉴藏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中国山水画里程碑之作《避暑宫图》现身


郭忠恕(传)《避暑宫图》立轴 设色绢本

郭忠恕(传)《避暑宫图》是此次学术座谈会的焦点。这件《避暑宫图》为立轴,设色绢本,尺寸为174×102cm,有16平尺之巨。钤有八方鉴藏印。

著名古代书画鉴定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单国霖指出,《避暑宫图》的点叶种类丰富,皴法线条画法古朴,属五代之后,北宋前期作品,毋庸置疑。

著名画家、古书画鉴赏家尹光华30年前曾看过《避暑宫图》,在他看来,《避暑宫图》是中国绘画史第一流界画之作,令人过目不忘。它代表着中国宫廷建筑界画极高水平,以高明的处理方式令画中元素在画法上达到统一。

上海大学教授徐建融认为,这件《避暑宫图》为顶级国宝,为中国山水画里程碑之作,可与台北故宫所收藏的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董源《溪岸图》并称为北宋五大山水画里程碑作品。

当代金石名家吴子建认为,《避暑宫图》画得惊心动魄,其重要性不在《溪岸图》之下,“此为有拍卖市场以来,中国绘画的最重要一件作品,其在历史、文化、绘画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古代书画鉴定家吴敢看来,《避暑宫图》中皴笔画法极为高古,是历代屋木画(也称界画)里极高水准的一幅。针对画面出现的建筑,他也曾做过考证:“我曾专门带学生到陕西麟游避暑宫原址考察,在那山上找到蛮大的宫殿柱础。地貌与这张《避暑宫图》十分接近。”

复旦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徐涵明认为,两宋绘画是中国绘画史的高峰,而谢稚柳与陈佩秋二老鉴定并收藏的这七件作品极为珍贵,尤其《避暑宫图》应该拥有更高地位,各种证据都指向它是《宣和画谱》著录的那件。

七件宋元书画珍藏

再现谢陈伉俪鉴藏风貌与高度

除郭忠恕(传)《避暑宫图》外,纪念专辑中的另几件宋元绘画作品也极为珍罕难得。

马远(传)《松下弹琴图》立轴 设色绢本

《松下弹琴图》为典型的马远画风,绘有山石、劲松、高士,或为“伯牙鼓琴”之典故。单国霖指出,《松下弹琴图》被谢稚柳先生标为马远的作品,是南宋画无疑。此作用笔坚实刚健,以干脆利索的斧劈皴刻画石头,人物的画法也属南宋风格,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南宋马远《西园雅集图卷》十分接近。

马远 1140-1225《松泉高士图》手卷 水墨纸本

另一幅马远《松泉高士图》为纸本手卷,水墨纸本。《松泉高士图》中画面左侧有一高士坐于松石之上,身后一侍童执杖而立,周围松树林立,流水潺潺;画幅右方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

王冕(传)《梅竹松石图》 立轴 水墨绢本

王冕(传)《梅竹松石图》,立轴,水墨绢本,171.7×86cm。谢稚柳先生认为此作是王冕传世的唯一松竹湖石题材:“传世之作无非横斜疏影,惟此松竹湖石为世所仅见。”

佚名《秋林牧童图》立轴设色绢本

宋画中对于儿童的描绘应为历代中最为丰富者,出现了诸多擅画儿童的画家,儿童画这种题材趋向专门化,甚至出现了长于画某种题材的专门画家。《秋林牧童图》绘两小儿于田野间坡石处嬉戏玩耍的场景,画面右下部两只正觅食于田间的山羊增添了田园幽静的气氛。

赵孟頫 1254 - 1322《竹禽图》立轴水墨绢本
赵雍 1289-1360《寒林图》

著名记者、传记作家郑重指出,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既是书画家,又是鉴定家,但是各人的侧重有所不同,这里所展示七件宋元古代绘画作品,是陈佩秋先生的收藏,但从题签和跋语中,可以看出他们二人的共同兴趣,也留下他们研究学习的历史痕迹。

为绘画实践而收藏

宋元书画鉴定的“开派者”

谢稚柳、陈佩秋夫妇

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有“当代赵管”之美誉。谢稚柳(1910-1997)初学陈洪绶,后随张大千赴敦煌研究壁画,归来后为之一变,画风高古,为20世纪画坛巨匠。

谢稚柳精于书画鉴赏与研究,上海博物馆成立后的大量古代书画均经其鉴定入藏,包括王羲之《上虞帖》、徐熙《雪竹图》、王晋卿《烟江叠嶂图》等名作。

1960和1980年代,谢稚柳两次参与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著有《鉴余杂稿》《敦煌石室记》等研究文集,为古代书画、敦煌石窟的鉴定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小组 左起启功、谢稚柳、刘九庵

陈佩秋(1923-2020),字健碧,斋号高花阁。陈佩秋早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出入古今,被称为卧枕宋元、融汇中西,开创了墨彩结合的中国画新风。

陈佩秋先生在绘事之余,还精于鉴藏,2008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截玉轩藏宋元明清法帖墨迹》。

徐建融认为,两位大家在书画鉴定上的重要特点,是不为收藏而收藏,而是以自己的绘画实践来收藏,“特殊之处在于他们能够接触到宋画原作,通过潜心借临原作与收藏,很早就在宋画学习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指出,用自己绘画实践来取得鉴定成就与高度,谢稚柳先生与陈佩秋先生是开派者。(图片由座谈会主办方提供)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