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往期正片
  • 专家团队
  • 精彩剧照
  • 幕后花絮
首页 > 要闻

对话唐闻生:走近外交翻译的高光时刻和幕后苦功|似是故人来

发布时间:2023-07-18 08:56:55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孟超

1955年万隆会议因形成“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处理国际关系的核心精神而彪炳史册。但当时的情形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不同国家的巨大差异,会议期间一些人对中国提出不少质疑。为化解质疑,外交翻译家浦寿昌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安排,在大会上直接以英文形式介绍中方情况,阐述中国观点,为促进大会“求同存异”贡献了外交翻译人的积极力量。

唐闻生海报_副本_副本.jpg

翻译无小事,外交翻译尤甚。外交翻译工作者,是国家立场与主张的传递者,是跨文化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

新中国的外交翻译事业人才辈出,唐闻生便是出类拔萃者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唐闻生开始担任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翻译,参加了“乒乓外交”、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等重要活动。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时刻,留下了唐闻生等外交翻译人从容镇定的身影、行云流水的表达。

外交翻译,首先须爱国。正如唐闻生所言,“外交翻译要对祖国忠诚,因为他是替祖国说话,有一种神圣的责任。”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已成行业圭臬,在唐闻生看来,“信”即忠实,“达”即流畅,“雅”即生动、追求译境。要实现“信、达、雅”,基础扎实、知识广博、心理稳定,亦必不可少。

聚光灯前,外交翻译人从容机敏、“圈粉无数”;实则,翻译是铁杵成针的寂寞之道。“高光时刻”的幕后,离不开矢志不移的坚持,须经过勤学苦练之锻造。唐闻生感慨,“我的前辈翻译家们,无一不是靠日积月累地学习,在大量实践中提高自我,厚积而薄发。”所以,当他们在国际传播、文明对话的重大场合“闪亮出场”,掌声最应该献给他们的幕后时光。

7月18日晚21:10,《似是故人来》第三季第3期,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对话著名翻译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原副主席唐闻生,重温重要外交时刻,聆听外交翻译人员如何代表祖国、对话世界。

本节目中国网、江苏卫视同步首发,新浪微博、B站、百度百家、腾讯视频等多平台联合播出。

(撰文:李芳 审稿:张宁锐)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23/9/5/2023951693879105099_432_3.mp4
聆听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似是故人来
向海出发 与姜波一起相约刺桐之城︱似是故人来
和贾笑冰探访中华文明的“童年”︱似是故人来
杨曾文先生的日本佛教与中日佛教交流史研究
杨曾文先生,1939年出生于山东即墨。1959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就读,1964年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佛教研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北疆风华——河套文化的交融印记|似是故人来
黄河奔涌,于塞北之地冲积出丰饶河套平原,巴彦淖尔恰似一颗明珠镶嵌其上,熠熠生辉,亟待镜头采撷其独特河套文化之光影。

关于我们|外宣服务和广告服务|人才招聘|联系我们|公告|声明|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86-10)8882800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828271 举报流程

京 ICP 证 040089 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 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341 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2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28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Copyright © Chin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