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岁的故宫,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承载者,与世界的联系从未中断。兼收并蓄、从容吐纳的精神特质,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秘密所在。
几百年前,一批批外国使节来到紫禁城,西方的科技、艺术由此东入,而东方的文学、书画等也随之西传。
伴随着外国使节、传教士、艺术家的信件、书籍,中华文明的魅力也从故宫深处走向世界各地,一些西方人开始倾倒于东方的儒学、陶瓷、建筑。1700年,法国凡尔赛宫甚至以中国主题舞会迎接新世纪到来……
故宫倦勤斋,竹丝镶嵌、双面绣、玉雕、木雕等东方技艺精巧繁复、美轮美奂,而顶棚上的170平方米的西方通景画,以欧洲透视法绘出传统中式意境,竹架藤萝、姚黄魏紫,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警备森严的皇宫大院,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领头雁”。
谈起故宫与世界,有一个重要节点不得不提。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昔日皇宫禁地终于向海内外民众敞开怀抱。今天,若走进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有两张近百年前的故宫博物院中英文参观券,静静陈列在文物橱中,相映成趣。
或许,它们并不仅仅沉浸于追忆往事,更是欣慰当下的故宫在文化交流交往方面更深远的实践和布局:无论考古发现、文物保护,抑或数字展览、学术交流,故宫均以更积极的姿态拥抱世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故宫博物院先后赴印度、阿联酋、肯尼亚等国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也邀请印度、英国等考古同仁参与故宫考古项目;2020年成立的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已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起持续合作机制;2022年6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不仅加强了香港市民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也面向海外促进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2022年8月,“太和学者”计划启动,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互动,成功搭建对话交流、相互启迪的跨国学术平台……
海纳百川、吐故纳新,无论向内引进还是向外传播,古老又年轻的故宫,已然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集大成者。

7月4日晚21:20,《似是故人来》第三季首期如约而至,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对话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寻访中外文化交流的印记,打开国宝背后隐藏的文明互鉴的密码,讲述中华文化“会客厅”如何承载古今中外好故事。
节目将在中国网、江苏卫视同步首发,新浪微博、B站、百度百家、腾讯视频等联合播出。
(撰文:李芳审稿:张宁锐)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23/9/5/2023951693879105099_432_3.mp4

关于我们|外宣服务和广告服务|人才招聘|联系我们|公告|声明|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86-10)8882800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828271 举报流程
京 ICP 证 040089
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 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341
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2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28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Copyright © Chin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