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清明”文物 以鲜花遥寄追思 以酒樽为礼器缅怀告慰

发布时间:2023-04-06 10:08:09 | 来源:央视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姜一平

央视网消息:文物承载着5000多年灿烂文明,是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顺应时光流转,勾勒出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智慧。4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走进敦煌莫高窟和山西博物院,寻找“清明”文物。

fe3347865fdc58b9196c73e220f3f0a4_2023040510172392631.jpg

d77f6fb12c4b0c9c1b7f2cb3a1ede2b0_2023040510172592331.jpg

  清明时节,春雨纷纷,人们走进春天的原野。扫墓祭祖、踏青游玩,这是对先人的怀念,也是对大自然的亲近。在中国,这些习俗已传承上千年。

de9aea0b828c7c343566c76fa0b96a90_2023040510173144918.jpg

 敦煌文献记载,晚唐时沙州赴京请旌节者反馈报告说:“五日遇寒食,至八日假开。”早在1300多年前,朝廷把寒食、清明两节拉通,可享4天小长假。

755e1e7ba0f01be119c255eb0d421768_2023040510173736494.jpg

  清明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中的重要节日,莫高窟第454窟的“墓园”壁画,定格了古人的祭扫追思场景。隋代大业年间就有“寒食日持酒食祭墓”的习俗。史书《旧唐书·玄宗纪》说,开元廿年五月,“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为恒式”,这些习俗到了唐代成为定制。

676788fd2410d8f6b8679b201e3b6742_2023040510174272877.jpg

古代寒食禁火三日,但不妨碍小长假相聚宴饮。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北宋初年敦煌衙府账目上,记载了古人寒食节准备的面食清单,其中有类似馕、油炸馃子、揪面片的胡饼、截饼、馎饦,以及蒸饼、餪饼、灌肠面等等,花样繁多。

17310dbfc69d976c7b34472c555ad886_2023040510174957170.jpg

880f5b55cb338f8f463154f2b8fa2354_2023040510175192685.jpg

在古代敦煌,寒食日,在寺院中设乐表演,百姓携家带口前去参观,既彰显对先人的追思,也给生者相聚奉上欢悦。

以鲜花遥寄追思 以酒樽为礼器缅怀告慰

清明节在旧俗中也被称为踏青节。正值万物吐故纳新,约三五好友,策马山林间,风轻拂,草微动,无边春色,尽入眼底。清明踏青,也是睹物思时、勃发生机的养心之旅。

99ad80873b65ded17df5ee202a1c16cd_2023040510182051573.jpg

567e4c6871b3b2da6f095fb13fda42dd_2023040510182076884.jpg

 以鲜花遥寄追思,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永恒主题。以酒樽为礼器,缅怀告慰以显庄重。

1792d6c064ef1ca736f44f10728c8a0f_2023040510182531496.jpg

山西博物院对外交流部馆员 金佳悦:纹饰其实是非常典型的草原风格的气息,但是它的造型又非常浑圆厚实,又是非常典型的中原器型的风格,这件器物铸造年代是在西汉末年,正是我们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在它的下边可能还配有一个盛放有木炭的托盘,一起来配套使用,来加热酒。它上面有一个非常厚重的盖子,这个可能是用来保持酒的香气和防止酒精挥发的。所以联想到我们今天,在进行清明祭祖的时候,大家也会用酒来表达这样的追思遥寄。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