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北京人艺《小井胡同》再登首都剧场 重温老北京岁月变迁

发布时间:2022-09-03 15:50: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秦金月 | 责任编辑:谢荣宇

中国网北京9月3日讯 (记者 秦金月)北京人艺京味儿大戏《小井胡同》9月2日起重回首都剧场,带观众一起看老北京风土人情,重温解放后三十年间的岁月变迁。 

《小井胡同》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原作独树一帜,被称为“解放后的《茶馆》”

《小井胡同》由编剧李龙云创作,首演于1985年,2013年重排上演。作品以小见大,从一条胡同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折射出建国后三十年间的世事变迁,以小人物、小环境来反映大时代,是典型的北京人艺风格的作品,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独树一帜,被评论界誉为“解放后的《茶馆》”。而作品的高度首先来源于作者的一度创作,“作家能看到生活的现象和现象后面的本质”,用导演杨立新的话说,“他没有写决胜千里之外,写的恰恰是运筹帷幄之中”。李龙云对于历史和人的生活的观察和深刻思考,让这部作品在诙谐幽默之余蕴含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传递出老北京人面对不同境遇始终乐观、坚韧、豁达的精神力量。

《小井胡同》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保持时代性,舞台上寻找原汁原味

北京人艺经典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鲜明的时代特色,《小井胡同》也是如此。作品中描写了1949年至1979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如何还原、再现当时的时代特点,成了这部作品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尽管当下的创作者离剧中时代有一定距离,但观众对人艺的舞台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期待——要在舞台上看到老北京原汁原味的生活面貌和人的面貌。”杨立新说道,一方面要保持时代特点,另一方面要体会作者描写的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物关系的复杂性,这都需要演员有深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排演之前,导演杨立新曾带着剧组全体到前门箭楼、先农坛、珠市口、大栅栏、煤市街等地去体验生活,随着每轮排演,再不断去补充历史,展开想象,从历史文献、纪录片等资料中去接近时代,理解生活。

《小井胡同》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从人物出发,人对了表演就对了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这部作品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剧中丰富且各具特色的人物。2013年重排首演至今,九年的舞台打磨中,更多细节被充实进来,人物塑造也更加丰满。“有时候青年演员问这里怎么演,其实不是这里的问题,是要从人物出发,人对了,表演就对了。”杨立新强调,这次的排演,除了原班人马,也有青年演员不断加入,在排练过程中要给演员捋清楚人物背景,“这个人物的历史身份是什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走出门去的未来是什么样的,都需要通过人物上场这短短的一场戏交代清楚。”在剧中,没有所谓的脸谱化人物,“正面人物”也有不那么符合身份的行为,“反面人物”也有着自己合理的行为逻辑,“要拥抱每一个人物”。在人物创造上下功夫,这部戏真正做到了“用人物讲故事,用故事去打动人的心灵。”

本轮演出持续至9月18日。

《小井胡同》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小井胡同》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小井胡同》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小井胡同》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小井胡同》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小井胡同》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