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树立全新的遗产传播观念(观天下)

发布时间:2022-08-15 09:16:0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齐欣 | 责任编辑:郑伟

《福州宣言》《昆明宣言》呈现的一致性、融合趋势以及呼吁国际社会密切合作的紧迫感,促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具备更前瞻和宏观的视野,置身于社会进程中,思考作为世界遗产“利益相关者”的位置与功能。这为我们重新梳理遗产的当代意义,以全新的遗产传播观念推动社会发展描绘了途径。

遗产传播观念是世界各地、社会各界理解遗产价值、使用遗产资源、保护和传承人类智慧成果的共同理念。进入2022年下半年,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50周年活动进入高潮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了全新的行动方法,强调“促进对非传统的、创新方法的讨论,拓展遗产领域与非遗产领域的专家库,推动前沿研究,探索跨部门协同效应”。这将推动在全球范围内,人们描述、传播世界遗产的思维和方式发生变革。

遗产传播作为遗产信息流动的空间、过程和效果的总和,在世界遗产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促进价值认同、合理利用资源的社会角色。遗产传播体系不仅承担知识的宣传普及功能,还注重以遗产资源推动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构建新型社会关系、重新定义利益相关者的位置并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力。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全球愿景下,我们应积极应对世界遗产的发展变化,更新、树立新型的遗产传播观念。

一,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构建传播的空间、阐释遗产价值。如果说原先我们将保护自然景观和前人留下的古迹遗址单纯地归结为一种“文化认知”,那么现在则需要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空间中理解和传播保护方法和智慧。传播者须置身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氛围内,鸟瞰遗产信息的流动与效果——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中文传播环境,也同样可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遗产保护利用实践。

二,在人类命运与共的责任感下,建立传播语境。展现多样的文明和文化,强调相互理解与尊重,是世界遗产事业的长久使命。为适应多层、多元、多向的传播趋势,遗产传播实践者的知识结构须跳出各自分散的行业局限,建立跨界、融合的全新知识体系和传播模式;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间寻找共性,向社会提供可用、好用、普遍有效又相互支撑的传播方法。

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全球愿景下,传播者的价值观将更具有使命感,比如,在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下进行叙事,更社会性、即时性地理解遗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遗产传播的目标、强度和评估标准,也与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展现国家形象、推动世界文明间共鉴、共享等发展目标形成呼应。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