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映的电影《乌海》由周子陽导演执导,聚焦了家境悬殊的年轻夫妻,丈夫因债务问题最终走向杀妻犯罪的悲剧故事。影片还涉及了时下热议的网贷等社会话题。制片人王鲁娜接受中国网采访,谈到了这部电影制作与社会反响,以及主创团队想给社会传递的信息。
王鲁娜是聚本影业创始人和电影制片人,曾出品制作过多部备受好评的电影作品,包括《十二公民》《小家伙》《梅朵与月光》等。2020年,王鲁娜担任主出品、制片人的影片《乌海》入围第68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摘得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其他出品制作项目包括正在筹备中的《暴风雨与仲夏夜》等。
中国网:当初您是怎么接触到《乌海》这个项目,并决定要做它的制片人的?
王鲁娜:我受邀看过《老兽》的首映,非常喜欢。后来一次电影节的活动上,认识了周子陽导演,聊彼此正在做的项目,聊到了《乌海》。我们都喜欢现实题材,聚本影业过去在做现实题材电影这方面具备扎实的经验,对现实题材也有长期的关注,我们关注的社会热点也相似,因此有了这次合作。拍摄过程中我们也是从资金、技术、资源各个方面为这部作品提供比较充分的保障,影片中涉及到的几个原创的大场景搭建,包括大量外景拍摄,这些都需要制片人去做政府关系的协调,对我来说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非常富有吸引力。
中国网:你对导演的创作有哪些印象?你看完成片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王鲁娜:从《老兽》到《乌海》,导演的表达给我的印象就是美学风格比较突出,创作态度也端正,很勇敢很尖锐。看完片的第一感受是,完成度很高,节奏快、很流畅。而且制作升级后有种一分钱一分货的感觉,整个影片质感很高级。
中国网:《乌海》看着是一个很绝望的故事,很多观众也反映说看得很难受,你怎么回应这种声音?
王鲁娜:在项目初期,我们给《乌海》的定位依然是一部作者电影,它有一定的艺术性,无论是在对严肃议题的讨论,还是在视觉上,对观众来说是有一些挑战的。所以看过的观众有大部分表示有同感、共鸣,也有一部分表示看完很难受、不喜欢,这些实话说也在意料之中。《乌海》是导演作者性百分百的展示,其中尖锐的部分,以及结合创作者个人生命体验的部分,是容易与观众产生一种剧烈的碰撞的。看完《乌海》无论喜欢与否,还是会感受到它的一种生猛的后坐力,甚至离开影院的时候,这种后劲儿还在,能转化成大家对生活的一些思考。我们希望这些思考感悟又能转化成一定的口碑,来反哺《乌海》这一类作者电影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
中国网:你怎么评价黄轩和杨子姗在片中的表演?听说杨子姗还专门去练了瑜伽?
王鲁娜:我在点映、首映现场,包括一些线上、线下活动映后有听到观众评价,夸我们的演员有“5D演技”,说看了他们的表演被完全带进去了,这说明演员的优秀确实能被观众看到,这也是《乌海》的一大看点。我认为黄轩、杨子姗是两位努力又勤奋的演员,很敬业,在片中的表现非常出色。子姗看完剧本很喜欢,唯一担心是在开机前这么短时间能否练好瑜伽。然后她就私下自己去练了,过了一周,经纪人联系我们说,子姗练得不错,我们可以开始走协议了。后来子姗也和我们一起去了金鸡奖参加展映,她在银幕上非常投入,平时又非常可爱,这个角色很辛苦,但她做到了。我们在海南岛电影节做首映的时候,陆垚总也来了,说看到电影里的子姗又心疼又觉得努力值得,完全是颠覆式的表演,回想她当时开机当天就顶着狂风拍那段树上瑜伽的戏,真是很不容易。总的来说,非常感谢两位演员对这次创作的高度投入和充分信任,期待以后有其他机会继续合作。
中国网:我看黄轩也是该片的制片人,他对电影的拍摄制作和创作还有一些更多的帮助和参与吗?
王鲁娜:黄轩是第一次这么深度参与一部电影的创作和制作。不仅在签约前就跟导演我们一起去乌海堪景准备,在拍摄过程中,他也是热心积极地参与创作。黄轩和导演都是80后,实际上《乌海》的整支队伍都很年轻,我在拍摄现场经常看到黄轩在和导演、摄影师以及其他演员热烈讨论,有十分激烈的时候,也有特别幽默欢快的时候,对于《乌海》这部电影来说,他的这种状态也调节了当时的创作氛围。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年轻创作者能带来的力量,相互碰撞、调整,都是为了《乌海》能拍到他们想要表达的一切。影片里出镜的素人很多,作为主演,黄轩能做到很耐心地带领大家去磨合,完成一场场群戏,这一点对这个团队来说很重要。到了影片走电影节、公映期宣传的时候,黄轩和他的团队还在继续给予《乌海》最大力度的资源等各种支持,可以说整个过程里,都可以看到他有这些一如既往的、实实在在的付出,也给青年电影创作注入了一种向上的能量吧。
中国网:片中涉及网贷和婚姻等社会话题,我觉得有相当的警示意义。关于网贷,是有真实案例参考吗?作为制作方和创作者,你们希望传达一个什么样的讯息给社会?
王鲁娜:在做《乌海》之前,我经常看到有关现在年轻人网贷、婚恋的社会事件报道,对我来说就是震惊和困惑,为什么年轻人在超前消费,为什么两个爱过的人有矛盾不能好好沟通处理,要分手也不能好聚好散?这样的事件太多了,离奇的、惨烈的都有,作为创作者我们无法不去思考这一切背后的原因。《乌海》会给人一种真实感,还是在于这类事件太多了,几乎每天微博热搜上都有,金钱引发的一连串悲剧。导演想要去探讨的也是这一现象,年轻人是不是更爱钱了,极端的情况下是不是会出现片中的情况,——要在爱与金钱之间做选择,站在了人性扭曲的临界点。我们也都希望通过《乌海》给出一种警示,实现“买买买”自由的应该是一个人的创造力,而不是无止尽的超前消费。我也有一个思考,也许是题外话,前段时间韩国人拍出来了《鱿鱼游戏》,那是个高概念的都市剧,但故事的背景恰恰就是韩国高居不下的人均负债率。如果在现实题材里找例子,李沧东《燃烧》里女主角也是典型的超前消费爱好者,她的结局就是躲债、消失,很可能为了还债就死了。《乌海》是对这个问题的初步探讨,我也希望它是个引子,关于金钱、欲望与真善美,在今后有更多的作品去剖析。
中国网:你怎么看待现在中国的文艺片市场?《乌海》的市场反响是否回影响你的信心?怎么能给文艺片赢得更大的空间?
王鲁娜:以之前聚本影业来做《小家伙》在戛纳获奖为契机,我对所谓“文艺片”的定位问题有一些思考上的变化。聚本影业希望做的是具备一定商业价值、艺术性的优质作品,那么这些作品既应该包含严肃议题的探讨,也需要具备充足的观赏性。市场上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优秀影片,极具类型感的同时,也有现实题材的内核,我想其实这是许多同行都在尝试的方向,并且它是能给疫情之下的华语片前景带来希望的。回到《乌海》这部作品,它有一定的特殊性,是新导演作品,而且只是第二部,它的信息还没有完全释放,但又放在了疫情之下,包括线上其实也有很多受观众喜爱的新片、新剧,《乌海》确实也在发行上有难处。我们的发行方告诉我,公映期间疫情反复,导致《乌海》上映票房直接损失了三分之一。甚至在我们的取景地乌海市乃至内蒙很多地方,出于公共安全考虑,当地影院全部关闭,很多内蒙观众在微博、抖音上留言说想看也看不到,这种情况让我们都很无奈。再加上今年第四季度适合《乌海》上映的档期选择不多,我们在《沙丘》《007》这样的进口大片同一档期公映,排片也十分被动,首日不足10%。坦率说,这些因素让《乌海》整个主创和宣发团队的信心都有些受挫。但越是在困境中,那些星星点点的支持就格外温暖有力,一切还在继续,一点点去争取空间,整个团队气氛还是积极的,相信也能在当下传递一些温暖给所有电影人。
中国网:《乌海》未来还计划做海外发行和电影节参展吗?
王鲁娜:我记得很清楚的是,2019年《乌海》还在拍摄,新闻里已经有“不明肺炎”的报道,后来确定是“新冠”,再到现在《乌海》上映,可以说整整两年之内,这部影片的制作、参赛、公映都没能摆脱疫情的影响。在这之间,国内外有很多电影节停办、延期,有的改为纯线上举行。由于疫情,我们不得不婉拒不少电影节的邀请,在公映前,影片也不便过多地在线上参展,所以实际上《乌海》在整个诞生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展示机会。现在已经公映了,作为主出品方,聚本影业还会继续为这部影片发挥我们的优势,继续带着影片参加仍在举办地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和影展,抓住并且珍惜每一个机会,跟国际影迷以观影的方式交流和互动。
(记者 张锐)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