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记者张可月)如何让传统文化穿越古今?“数字故宫”给出了答案。
“数字故宫”通过数字技术把故宫“搬进”线上程序,“搬进”服贸会,再“搬进”人们心里,既遵循了文物保护的初衷,也达到了丰富参观体验的效果。
服贸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可月 摄)
故宫: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红利 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数字服务专区,“数字故宫”展览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参观者的目光。
服贸会结束后,记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王明威,他自豪地介绍,截至2021年7月,故宫已经完成了72万件/套馆藏文物的基础影像拍摄工作,采集了1385件文物的高精度三维影像数据,采集覆盖了95%院落的全景影像。本次服贸会上的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全面展示“数字故宫”成果。
“收集的这些数据让我们可以给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让全世界各地的游客、爱好者,甚至学者、研究人员都可以实现足不出户欣赏、研究故宫馆藏文物和展览的愿望。”
王明威表示,所有工作人员始终秉承保护为主的理念,在不破坏古建文物的前提下跟上潮流。
他表示,数字化技术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完成馆藏文物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各项行政业务更加灵活高效。“早在1998年,为了给文物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故宫博物院就成立了资料信息中心,着手建立文物藏品管理系统,至今超过二十年。可以说,是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开启了这座古老宫殿的新时代——‘网络时代’。”
王明威说,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在于提升服务的质量,推动文化数字服务发展亦是如此,这不仅需要从业者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保有强烈的认同感,还需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的红利,通过从不同角度反复考量,不断积累、沉淀,才能打造出让人称赞称奇的作品,贴合国家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战略方向。
退休工程师张先生与记者交谈时表示,“数字故宫”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原来去故宫都是人头攒动,现在得益于国家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们普通百姓也能跟着‘沾光’。”
“数字故宫”展览(央广网记者 张可月 摄)
数字化体验走入日常生活
服贸会上“数字故宫”中《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的细节,令很多参观者颇为难忘。屏幕上除故宫院藏书画的超高清影像外,还呈现了画作的详细介绍以及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以便观众全方位了解该文物。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数字故宫’集中体现了故宫博物院在数字科技服务故宫保护,数字资源服务社会公众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应用场景。”
服贸会已经落下帷幕,“数字故宫”的体验还在继续。手机打开微信“数字故宫”小程序,用户可以看到全景故宫、故宫名画记、数字文物库、数字多宝阁、故宫展览、玩转故宫等多个选项。
“数字故宫”微信小程序截图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措施》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鼓励开发数字文化创意产品;支持文化文物单位创新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裸眼3D)等技术,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