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中国>

刘茜: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力量——谈《似是故人来》的创新之处

发布时间: 2020-11-09 10:29:5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茜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中国网11月9日讯 近日,大型实景文化类深度访谈节目《似是故人来》第一季在在中国网、江苏卫视、爱奇艺同步首播完毕。该节目以其文化发起人、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的视角出发,以社会的文化现象、热点文化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走访+对话”的形式,给观众呈现出不一样的节目类型,对文化传媒作品的打造是一种创新性探索。总的来说,以下的创新点,令人印象深刻:

访谈视角之新

不管是电视台还是大型网站,访谈类节目是“家常便饭”,实景访谈并不少见,但以总编辑“亲自出马”的形式,在笔者视野范围内尚属“第一次”。《似是故人来》采访者由王晓辉担任,他同时也是该节目的文化发起人,给访谈带来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首先,它提升了节目的“分量”。王晓辉凭借其深厚的学养积淀,并带有媒体人、文化人的双重视角,使访谈者与被访谈者更容易置于平等、良性的交流与访谈场景之中,比起普通记者进行的访谈更具有权威性、互动性。

其次,它提高了节目的“效率”。王晓辉既发起,又访谈,既策划,又落实,更明白节目需要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效果,无形中减少了节目打造过程中的沟通成本,避免了节目在访谈、制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偏离。

最后,它有明显的“IP色彩”。中国网为大型门户网站,该网站总编辑自带流量、光环,将这一优势成功转化,增强了作品的传播力和宣传效果,使节目具有极高的辨识度,这种首创模式具有形成超强IP的条件,贴合当下互联网传播的特征。

制作与传播模式的创新

该节目由网站和卫视联合制作,播出渠道包含了新闻网站、电视台、网络视频平台,属于跨媒体合作形式。随着社会发展,“跨界”已经不是新鲜事,但是电视台、专业网站二者之间合作制作节目的形式仍然不多见,尤其是文化类节目。《似是故人来》实际上带有很强的“跨界”因素,是打造全媒体产品的一种新模式。融媒体、全媒体阶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实现途径还在摸索中,各种媒体之间合作打造产品的这一模式值得推广,有利于全媒体生态的最终形成。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似是故人来》这样成功的案例会越来越多见。

厚重感与宽宏视野

文化访谈节目,一般以聚焦单个人物或者单个事件见长。而这个系列节目就如同其名“似是故人来”,一听就能感觉到它蕴含着深遂的历史感、浓厚的文化味儿。产生历史感、厚重味的前提,必然是它的体量要大、内容要丰富。第一季共十期节目,每期节目都以向采访对象写信的传统联系方式开始,凸显了“文化之旅”的意味。每期选取了该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访谈嘉宾分别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国际译联原副主席黄友义、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金牌武术教练吴彬、“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内容涉猎农耕文化、文物、艺术、武术、中医、传统建筑、非遗等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展中华文明的源流,当属该节目的重要旨义。第一期节目从汉字说起,是因为从结绳记事到刻甲求卦,从河图洛书再到仓颉造字,汉字见证并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第三期“敦煌篇”,是向一代代的敦煌守护者致敬。在昏暗偪仄洞窟里,他们以青灯照壁,进行着年复一年的洞窟清理、测量、临摹、修复工作。这就是文物保护工作者无悔的青春与热血。

第八期讲中国传统建筑的内涵与智慧。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载体,是历代工匠和劳动人民的结晶。

第九期“泥人张”艺术历经180年不衰。从以往的小型雕塑摆件到如今能变成100多米的“画轴”,让我们看见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活态传承之路,那就是“艺术当随时代”。

节目还格外彰显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这大概与中国网担负着对外传播的职责紧密相关。如节目发起人王晓辉所说,“对外传播工作者经常要思考怎么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内涵讲明白的问题。”

比如第二期“不一样的禅意生活”,讲南宗禅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与象征。又如第五期“问诊把脉”中医文化,印证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第七期节目探讨翻译在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因为译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摆渡人。我们不仅要关注“引进来”,更要关注“走出去”。再如第十期节目聆听“足尖上的中国故事”,通过探访,认为中芭的艺术创作走出了一条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给人启发。

访谈中在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不回避国内外对中华传统文化,如武术、中医的质疑与否定的话题。而被访谈对象因以其对文化的坚守、弘扬,为节目增添了强大的感染力,传播出坚定的文化自信。

从《似是故人来》中,我们能看到主创团队弘扬发展中华文化的自觉担当,能看到顺应时代锐意进取的精神力量。在传媒生态大变革之下,这种主动出击与积极探索尤为可贵。期待下一季早日呈现!

(作者刘茜为中国文化报编辑中心副主任、主任编辑;南京艺术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西安演艺集团艺术顾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