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晚,《似是故人来》第二期节目在中国网、江苏卫视、爱奇艺同步播出。该期节目中,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与嘉宾杨曾文、魏道儒一道,带领观众走进和静清寂的禅意世界,领略禅的发展、演变,探索其究竟如何超越宗教,融入艺术、生活的日常。
关于禅的定义、本质,很难一言以蔽之。禅宗泰斗杨曾文是如何理解禅的呢?
“心安定在一个地方,集中精力思维,就是禅”。
“禅宗不拘于什么形式,多种多样。”
“禅就是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是禅。”
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右)对话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原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杨曾文(左)
没有琴棋书画、诗茶盆景,家里书多到站不下脚,终日桌案前忙忙碌碌……杨曾文的禅意,超脱于简简单单的外表、物象,体现于日常行、走、坐、立的每个瞬间。
正如王晓辉所说:“其实老人家这一生,他不断进取,不断做学问,给人以正能量,给人以善良和蔼的感觉,实际上就是他生活中禅意的最佳体现了。”
如今年轻人流行的语汇“佛系”是禅吗?在魏道儒看来,二者还是有所区别。
佛系,对自己、他人皆无所谓,与世无争。
而禅主张自信,热爱生活,关心他人。不但对自己不能无所谓,对他人更不能无所谓。它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它是进取的,不是颓废的。它是热心肠的,不是冷漠的。
杨曾文
了解了禅是什么,它的前世今生也不禁让人好奇:它究竟从何处来,又如何在中华大地演变发展?
禅最初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为修苦行的一种,后被吸纳入佛教。随着佛教东传进入中国,之后迅速融入老庄哲学与魏晋玄学,唐至宋更进一步融合儒家思想,成为佛教中国化的标志、象征。
魏道儒这样说:“佛教到中国来,是要跟中国文化融合在一块的。而中华文化的底色是儒家。佛教要发展,必须吸收儒家的东西。”
“佛教和道家,本来追求不同。佛教追求超脱生死轮回,但道家追求长寿、羽化升天。他们练气功、练身体,炼内外丹。而实际上这些道家的修行,最后都被禅宗所吸收。”
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左)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儒(右)
禅与儒家、道家思想的结合,终于打开其走向大众的思想屏障,不仅影响了士大夫的审美追求,更迈入寻常百姓家,融入普罗大众艺术、生活的日常。
禅,本脱胎于古印度,却在中华大地枝条坚固、落英缤纷,恰恰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吐故纳新、从不会固步自封的特性。
王晓辉(左)对话魏道儒(右)
除了禅宗,汉字、建筑、壁画、舞蹈、中医、武术……方方面面,都在不断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涵。
8月4日晚21:20,《似是故人来》节目第三期将于中国网、江苏卫视、爱奇艺同步播出。节目中,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将与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一起,走进光怪陆离的壁画世界,探索敦煌艺术永葆青春的秘诀。